李旭嚴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傳統教學方法局限性較大,與新時期教學需要相背離。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加強教育和生活之間聯系,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必然選擇。生活化教學,以學生生活為載體,通過觀察、體驗和感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化學習內容,靈活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故此,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構架生活化課堂,有助于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
一、樹立多元化的生活化教學目標
(一)制定生活化知識和技能目標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考制度不斷改革深化,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除了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培養,選擇更加貼近實際生活的內容,制定生活化知識和技能目標。高中思政教師應該在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鍛煉各項學習能力,提升知識學習效率同時,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全身心參與到社會活動中。
(二)生活化情感態度目標
高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和情感態度形成階段,推行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應該充分發揮思政學科優勢,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面對現實社會,豐富積極的生活體驗,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通過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協調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提升道德水平。深層次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三)生活化方法目標
樹立生活化的方法目標,應該深入調研和觀察,將學生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切身感受的方式,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轉變邏輯思維,開發潛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通過對課堂教學科學評價,動態調整教學方案的不足,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完善,對于學生知識內化具有積極作用。生活化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過程的快樂,并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與理論知識融合,從更加敏銳角度去洞悉事物本質,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服務生活,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去學習知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整合生活化教學內容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引入社會熱點內容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樹立明確的生活化目標基礎上,還要結合教學需要和學生個性化學習特點,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加強課堂和生活的聯系,將社會熱點內容引入課堂學習中,實現資源整合。由于思政學科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關注新生事物和社會熱點,篩選符合教學需要的材料,由教師轉化為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的語言內容。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理論性較強,枯燥內容難以滿足學生需要,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故此,教師應該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充分調查和了解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引入實際生活的熱點內容,并對社會熱點內容深入分析,將學生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二)優化課前導入,培養學生學習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導入方式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辟良好的開端,學生潛能得到深層次的挖掘,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故此,為了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應該充分契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列舉學生感興趣內容,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積極主動學習思政課內容,在師生密切交互下構建高效的課堂。
(三)聯系學生實際生活,獲得情感共鳴
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充分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整合教學資源,因材施教。但是,不同的學生學習水平有所差異,需要針對性地選擇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資源趣味性,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和認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獲得更為可觀的效果。學生只有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才能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獲得情感共鳴,對于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積極意義。
三、構建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平臺
(一)構建一支高素質師資隊伍
由于高中思想政治學科特性,其中涵蓋了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多領域內容的學科,加強學生智育和德育是主要教學內容。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要求,應該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靈活運用前沿技術和手段,為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中,轉變學校管理者的教學觀念,利用現代化技術為教師構建學習平臺,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積極組織教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積累素材和經驗,激發靈感,更好地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提供服務。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通過構建網絡交流平臺,整合網絡教育資源,積極互動和交流,可以使用視頻在線、電子郵件和微信等手段溝通交流,分享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經驗,實現教師內化,更加高效地展開教學活動。
(二)加強教師培訓學習
構建教學經驗交流平臺,積極組織教師專業培訓和考核,定期參與學校舉辦的座談會,交流和共享教學經驗,與其他優秀教學單位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整合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另外,定期組織教學技能競賽,或同校外教師進行技能競賽,調動教師專業建設和發展的同時,交流教學水平,對于改善現有教學方式的不足,熟練掌握生活化教學模式具有積極作用。教師應該樹立生活化和教學觀,轉變教學理念,提高生活化教學認知和重視,與學生平等交流,了解學生的客觀需要,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應具備引入生活化內容的能力,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學方法、教材和教學案例選擇中,充分結合學生的真實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情感態度,高效學習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活化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為學生素質能力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四、推動生活化教學方式創新
在高中思政政治教學中,為了實現生活化教學目標,應該深入學生實際生活,創設生活化情境,適當引入學生實際生活內容,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抽象內容,養成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豐富學習體驗。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加深知識理解和記憶,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綜合素質全面發展。與此同時,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還要加強校園、家庭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自信心,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處。生活化情境創設的方法并非是單一的,可以通過教師趣味性語言描寫創設生活化情境,展示實物圖片,或通過多媒體技術播放圖片、音頻和視頻,模擬生活化情境。如,在學習《經濟生活》中關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內容,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教師節期間學生贈送禮物給教師,元旦后同學之間相互送禮物等,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從實際生活情境中獲得感悟和體驗,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效率。將學生的生活經歷引入高中思政教學中,通過小組討論學習,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在小組討論和學習中,學生可以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積極參與其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化下,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需要轉變教學理念,整合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組織者,需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貼近學生實際生活,選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內容,在良好的學習情境中,積極配合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