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梅
摘 要: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出臺,英語學科提出了基于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的核心素養構架。這就意味著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再只是初中的閱讀課堂的發展目標。高中的閱讀課堂,教師在設計上也必需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在這里,主要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核心素養的框架下,完成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的設計與達成。
關鍵詞:核心素養、目標定位、目標設計與達成
引言:在農村高中英語教學中,目前的閱讀教學還存在以詞匯學習和語法講解為主的現象,一些閱讀理解問題僅止于考查表層信息,閱讀活動注重重復和模仿,學生缺少思考、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因此,如何在閱讀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到新課標的新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
一、什么是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師生通過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對學習者通過學習以后將能做什么的一種明確的、具體的表述。
課堂必須有核心教學目標。不管是詞匯、語法等知識教學,還是聽、說、讀、寫的技能教學,不管是新授還是復習,課堂教學都必須有一個核心目標。比如,基于上述材料的課堂教學,其核心目標就是閱讀理解。雖然教學可能包含詞匯學習目標,語法學習目標,但是都是為閱讀服務的。當然閱讀策略的培養屬于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而情感態度、文化意識就未必是閱讀教學的目標。
(二)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
高中英語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把握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有助于我們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基于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理念,就是從英語的工具性和英語學科的人文性這兩個角度來設置英語課程的目的與目標。
為了全面體現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鑒國內外有關核心素養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現實需求,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待頒布)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
二、關注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
(一)定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高考測試需要
新課標理念下的高考英語命題指導思想是:加強詞匯、簡化語法、突出語篇、強調素養。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書面語篇的能力,其中包括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對語篇內容、語篇結構的理解和把握,也包括對語篇內容的分析、闡釋和評價。具體考查形式有:判斷題、段落與信息匹配題、簡答題、信息匹配題。
(二)定位高考閱讀測試要點
1.理解主旨和要義2.理解具體信息3.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詞義4.作出簡單判斷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7.理解文段的基本邏輯結構8.理解文段的文化信息9.理解文章的文化內涵
因此,我們在設計閱讀教學目標時,一定要深入研讀語篇教學活動。切忌:漫無目標隨意設計點活動;或空泛目標抽象的大話;或機械固定地設計某一目標;甚至設計一些超常極端的目標。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的設計
(一)注意設計要體現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目標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是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并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知識;理解口、筆頭英語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并賞析其恰當表達意義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筆頭英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二)注意設計要體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目標
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的水平和特點。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分析、推斷信息的邏輯關系;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
(三)注意設計要體現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教學目標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應表現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強,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
(四)注意設計要體現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目標
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努力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保持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具有明確的目標意識,能夠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與方法,監控、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以“趣味性”課堂達成“語言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
閱讀課堂注意體現趣味性--達成“語言能力”培養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不斷激發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才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會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從學生興趣入手,倡導“樂學”。根據各課文素材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本閱讀語言能力培養活動,在教學中注重創設情景和語境,使枯燥無味的英語學習變得有聲有色、趣味盎然,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效果。
(二)以“探究性”課堂達成“思維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
閱讀課堂注意體現探究性--達成“思維品質”培養目標。設計要注意體現探究性和實踐性。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首先嘗試回答三個基本問題:
1.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
2.語篇的深層涵義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說話人的意圖、情感態度或價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的問題;
3.語篇具有什么樣的文體特征、內容結構和語言特點?也就是作者為了恰當表達主題意義選擇了什么樣的文體形式、語篇結構和修辭手段?即How的問題。
(三)以“思想性”課堂達成“文化品格”培養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中注重“文化意識”的培養。以中西文化對比、體現文化滲透,培養文化意識。教師可以設計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問題為線索,讓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 ,學以致用;交給學生在真實情境問題解決的策略性知識,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達成“文化品格”培養的教學目標。
(四)以“指導性”課堂達成“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
目標設計在活動中,突出“學習方法”指導;在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培養。教師要培養學生如何分析題干關鍵信息,判斷文中類似信息?
在做閱讀理解時,可以根據題干的內容,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提煉問題,并將關鍵詞在文中定位,尋找正確答案。同時要注意與題干關鍵詞意思相近的表達,以及相應的表現形式。
總之,教學目標要體現學生的發展,每一堂課都要讓學生有收獲、有發展。任何課堂都由教學活動構成,每個教學活動都應指向同一最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可能涉及詞匯、語法、文化、策略以及聽、說、讀、寫等技能,但是,就完整的課堂教學來說,所有的活動都應該指向最終的課堂目標,為最終目標服務。教師要巧妙地利用現代英語教學的模式,設計以“核心素養”為宗旨的英語閱讀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林峰.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下的有效閱讀教學——以一堂高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為例[J].英語教師,2016,16(24):54-58.
【2】段依.基于核心素養四維目標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7(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