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態度為主要內容和教學宗旨的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在傳統滿堂灌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本應靈活、生動、充滿趣味性和挑戰性的科學教學變成單向灌輸知識的活動,致使學生對科學學習提不起興趣,教學效率低下。如何培養學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進而不斷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教師關注的話題。基于此,本文從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出發,針對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進行一番個人看法的闡述,以期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科學;培養興趣;多媒體資源;探究氛圍;科學實驗
興趣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情感基礎,是積極的情感因素。只有以學生的興趣為先導,巧妙設計教學活動,才是成功的教學。就小學科學這門學科來說,在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本應靈活、生動的科學教學變成對單向灌輸知識的過程,致使學生提不起興趣,教學效率低下。鑒于此,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們應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開展科學教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手、口、腦并用,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使科學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改進和提升。
一、借助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信息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多媒體為代表的先進信息技術因其自身特有的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在激發學生興趣、優化教學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之運用到小學科學教學中,能夠將枯燥的、以理論知識講解為主的科學教學變得直觀、明了,為學生營造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體的教學場景,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參與,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例如,以“我們關心天氣”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活動為例,在課堂伊始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視頻展示了我國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并對一些主要城市的氣溫和降水情況進行了簡單地介紹。熟悉的畫面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也趁機讓學生從中找出自己喜愛城市的天氣,并仿照剛才的天氣播放復述該城市的天氣。并順勢向學生展示了各種天氣的圖片以及衛星云圖的放大圖等,引入相關教學內容,開始了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如此,通過引入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感官體驗和感受,營造了良好的視聽氛圍,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營造探究學習氛圍,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科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開放性的學科,需要學生主動投身其中,探索科學現象的產生、變化過程,才能深刻認識并理解所學知識,因而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于科學教學來說是極其不適宜的。為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探究式的學習氛圍,通過開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在實際操作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科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以“食物中的營養”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我先圍繞食物這一話題與學生互動,讓學生談談自己平時愛吃的食物,并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了一些具體的食物圖片,如米飯、面條、雞蛋、豆類、肉類等,讓學生探究這些常見食物中包含的營養物質。為了加深學生對食物中包含不同營養物質的認識,我給學生提供了相關實驗器材,如辨別脂肪的實驗器材:食用油、棉簽、白紙、紙巾等,以及辨別淀粉的實驗器材:淀粉、水、滴管等,并給學生提高了肥肉、藕片、米飯、馬鈴薯等食物,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探究這些食物中營養物質的含量。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我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不同食物的營養物質含量。我也在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通過巡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出學生操作不合理的地方。最后,讓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各自的研究成果,我再針對學生所說內容進行總結性的講解。如此,通過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的教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設計科學實驗,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本特征的學科。教材中幾乎每一小節中都有實驗,直觀的科學實驗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文字以生動的形式呈現出來,還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科學現象的本質。為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教材中的實驗,做好實驗教學,以此來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記憶,不斷促進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以“沉浮與什么因素有關”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影響物體在水中沉浮的因素,我給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實驗,開展了實驗教學。首先,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為了驗證物體質量或是體積大小對物體沉浮的影響,我給學生出示了兩套實驗用品,分別是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木塊、鋁塊、鐵塊,以及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泡沫塊、土豆塊、鐵塊等,讓學生觀察這些物體在水中的沉浮情況,并填寫相應的實驗報告單。同樣地,又設計了其他實驗來驗證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實驗能夠加深對實驗現象及原理的認識。如此,通過開展實驗教學,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理論知識的認知和了解,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科學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又如,以“不一樣的電路連接”這部分內容為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認識串聯、并聯電路,教師可以在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講解活動后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如導線、電池、燈泡、電路檢測器等,給學生展示串并聯電路的連接方法,使學生對電路的工作情況有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如此,便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學科學、愛科學的心態,從而更好地進行這門課程的學習。
總之,興趣作為影響并決定學生主動學習的先導條件在教學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們應從自身學科的特點出發,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目標貫徹于教學活動中,不斷尋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開展教學活動,改變以往沉悶、枯燥的課堂氛圍及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注入無限生機,為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周敏麗.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界,2013
[2]單薩娜.如何激發小學科學學習興趣[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