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峰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是目前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互動性已經逐漸成為判別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佳標準。為了活躍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展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作教學法為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提供了有效路徑。目前小組合作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并不少見,但是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有效開展的途徑依舊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本文結合目前合作教學法的一些缺點問題,分析總結了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途徑;探究
一、當前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依賴性強,缺少小組合作學習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屬于當前課改深化過程中較為明顯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的表現,雖然一些教師迎合課改的需求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應用,但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的講解仍然是教學的核心,學生仍然習慣于聽從教師的講解。這使學生合作學習與主動學習能力都受到了較為明顯的影響,并且也不利于學生的團結協作與良好溝通。
(二)合作學習小組分組合理性不足
教改不斷深化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是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充分體現了自主、探究以及合作教學的理念。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屬于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著極為明顯的效果。然而由于一些問題的存在影響了合作學習預期效果的實現,而這又限制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只是應用簡單的分組方式,比如鄰座分組或者按照學號進行分組等。這些分組方法極有可能造成各個小組之間總體學習能力存有差異,一些較差的小組常常不能認真地投入到合作學習的過程之中。另外,這幾種分組方式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這一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到小組合作學習預期效果的實現。
(三)測試系統完善性不足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只是局限于一種形式化的表象之上,其最為根本的目的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習的效果進行實時科學的測試的話,便很難全面系統地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然而很多教師在對小組合作教學方式進行應用的過程中并沒有及時地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測試。雖然初中生在學習主動性上較小學生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教師仍然需要應用一些測試的方式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途徑
(一)堅持學生主導,引導學生養成小組合作習慣
無論教師在課堂之中應用什么類型的教學方法都需要讓學生對其中的來龍去脈有所了解,在使學生積極參與其中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到小組合作的基本形式仍然是小組,活動的主體屬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性活動,其主要目的也是實現小組合作目標,評價與獎勵的標準主要看小組總體成績。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能夠使學生在合作能力、溝通技巧以及組織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得到較為明顯的提高。教師可以適當地指導學生如何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首先需要向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其次向學生提出科學的問題,并且告知他們如何科學地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在于能夠使學生個人思維得到一定的突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充分受益,這樣才能夠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進行培養,使其最終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二)保證學生分組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開展的前提是保證分組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能力,在此基礎上將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之中。這樣的分組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互相合作和取長補短。如果僅依靠學生成績進行分組的話,極有可能造成各個小組之間整體水平的差異,對于小組互助學習的開展極為不利。
(三)對測試系統進行完善
初中語文課堂之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并且對于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也有著一定的幫助。然而如果缺少合理有效的測試系統便很難保證這些目的的實現。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教師設置完善的測試系統。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自測。主要測試內容包括學生對于生詞的掌握情況以及對于文章含義的把握程度。其次,還可以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元測試,測試的主要內容也是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最后,可以通過單元聯合測試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鞏固,由此來使他們能夠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與掌握。
(四)構建良好環境
初中生的思維和學習形式正處于發展成型的關鍵時期,此時的教師應當通過潛移默化的語言行為,慢慢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意識,通過提供給他們更好的教學環境,提升他們的體驗感和認同感,構建一個科學化、合理化的小組合作學習體系。最主要的就是教師一定要注重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合作溝通氛圍與態度,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都用平等、和諧、民主且互相尊重的態度交往,讓學生即便在學習中也能充分放松自己,進而構建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哲學要教師以多種教學方式來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輔助,比如情景創設法、游戲教學法、生活化教學法、微課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等等。
(五)優化分組策略
以強帶弱、以優帶劣固然是促進學生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是在小組合作中,如果組員之間的能力成績差距過大,性格思想特點異質性明顯,那么小組合作很容易形成優生的“一言堂”,相對較差、性格內向的學生極易產生依賴敷衍心理,這樣不僅沒有達到小組合作的效果,還會強化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初中語文教師開展小組合作,需要優化分組策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將成績水平相差不大學生分為一組,同時也要重視在組內合理安排一位優生作為帶領者和組織者,鼓勵中下生努力思考、積極發言。
參考文獻
[1]穆艷華.試析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9(35):139-140.
[2]楊俊奇.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J].學周刊,2019(31):52.
[3]陳靜.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65.
[4]張喆.初中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途徑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6(38):16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