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梅
摘 要:隨著新時期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重視生活品質,也更關注教育發展問題。特別是對于學前教育來說,其既是終身教育的開端,對孩子的一生都將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也有助于促進校園教育的有序開展,以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做好幼小銜接。基于此,本文展開對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有效運用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游戲教學
1、簡析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運用必要性
1.1有助于吸引幼兒熱情參與
為響應《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求,尊重幼兒的身心發育與學習特點,發揮游戲教學的有效性[1]。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幼師應科學的進行教學設置,提升游戲教學的適宜性、針對性,吸引幼兒參與,使其主動投身于教學活動中來。
1.2有助于促進思維能力發展
幼兒園教育教學設置需重視幼兒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及藝術等五大領域能力的發展[2]。在教學活動中,科學的進行游戲教學的設置,將使游戲更具教育性、教學更具趣味性,以不同年齡段孩子更易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展開教學,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從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等均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1.3有助于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隨著社會競爭壓力增大,家長對學前教育關注度更高,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屢禁不止。重視對游戲教學的運用,更符合低齡學前幼兒成長規律:依據幼兒心理學,對不同年齡孩子認識水平、身體協調能力、數學意識等應達到哪一水平做合理估測。以游戲與教育融會貫通的方式,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做中學[3]。
2、淺議幼兒園學前教育中游戲教學的運用措施
2.1精心設置游戲,激發幼兒興趣
為了實現游戲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過程當中要及時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征,并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具有吸引力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當中培養多樣化興趣。
例如:在講解關于數字知識的時候,可以播放《數鴨子》這首充滿童趣、瑯瑯上口的兒歌,讓幼兒一邊聆聽音樂,一邊學習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將教學內容導入其中,另外一個方面有助于豐富孩子的學習體驗,使其在潛移默化中接觸、記憶數字,在寓教于樂中形成初步的數字印象。
2.2在游戲中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為了充分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孩子成為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當中的主體,幼師應隱身為活動中的引導者、組織者及觀察者。教師在為幼兒創設游戲情境時,要努力使幼兒“身臨其境”,例如:組織孩子們進行自制酸奶、自制果醬等游戲,促進其掌握milk、spoon、jam、fruit、delicious等詞匯及常用短語Can you help me、Wait a minute。
此外,幼師若設置富有挑戰性的游戲,還應注意挑戰難度要循序漸進。一旦孩子在游戲教學中的失敗次數過多,便會對游戲教學失去興趣。這時教師應依據幼兒的理解、認知特點靈活的進行教學調整。在“摘蘋果”的拼讀游戲中,可根據活動開展情況適當地提高難度,使其能夠有機會迎接新的挑戰,在“闖關”中興致勃勃。這樣幼兒們不僅會對游戲教學產生新的激情,促使活動深入開展,也將讓孩子在游戲中收獲自信。
2.3要將傳統游融入幼兒教育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幼兒園軟硬件設施齊備,游戲教學也趨于智能化、現代化。但在促進幼兒體能素質發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傳統游戲融入游戲教學中。
例如:跳房子、跳皮筋、扔沙包等曾經伴隨著幾代人成長的游戲。傳統游戲富有濃郁的生活趣味,易學易懂,游戲材料隨處可取,如舊布、手絹、小石子等,每一個孩子都能自己動手制作,且沒有人數、對象、時間、空間等限制,孩子學會以后,在家里還可以和父母、好朋友一起玩。此外,在游戲教學中融入傳統游戲,不僅有助實現對民間文化的傳承和弘揚,逐步建立幼兒的規則、伙伴意識,也更有助于釋放孩子的天性,無論是泥土、沙石、貝殼,還是冰雪、麥稈、花鳥樹蟲等都會帶給他們無限歡樂與靈感。幼兒會更細致的觀察、感受自然與生活,產生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2.4要把創造性游戲與幼兒區域活動結合
創造性游戲是促進孩子認知與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玩耍中發揮孩子個性,使其敢說游戲的快樂,并獲取新知。創造性游戲可以和區域活動結合,區域能為游戲環境創設、材料的補充與情節的拓展提供基礎保障。在區域活動中,又能在主題活動上進行拓展,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材料及“搭檔”,使其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區域活動中幼兒更多的是自主地與材料互動,它是教學主題活動的延伸,同時也是創造性游戲情節的拓展。
例如:可模仿酷貝拉的游戲設置,將游戲區域劃分成各種小區域,如“醫院”、“圖書室”、“美術館”、“照相館”、“美工區”等不同的區域,教師在各個區域深化各個細節。在“醫院”區域中,為讓孩子進一步地了解醫院的特點,可以讓他們動手制作各種仿真的醫學用具,幫助幼兒克服對醫院及醫生的恐懼感,讓其在游戲中,了解醫生的職責與醫院的基本功能。又如“美工區”,為孩子提供各種畫具、剪紙工具等美工制作需要的器具,讓他們為“醫院”區域的同伴提供病歷表、門牌等,為“照相館”的幼兒制作衣服、配飾,根據不同的幼兒設計不同的造型。“照相館”的幼兒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對“美工區”的小朋友提出意見。“操作區”提供各種藥品盒,引導幼兒按類或按寬窄、長短、大小順序擺放藥品盒,促進其數形結合意識發展。這樣就能夠加強各個區域伙伴間的合作與互助,使區域游戲擺脫簡單的“買賣”,形成了合作、聯系與創造性的整體。
3、結語
提升幼兒園學前教育游戲教學的開展質量,培養孩子良好的認識能力、學習能力、語言能力及與人交往能力等,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幼師既需尊重不同孩子的興趣差異,豐富游戲教學的開展形式;也需認識到在游戲教學中,幼兒才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游戲教學的價值,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鄒海瑞.基于游戲的幼兒園教與學研究——以三所幼兒園的三類游戲實踐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7(5):24.
[2]李文卿.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融合[J].天津教育,2019(5):15.
[3]夏全惠.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游戲課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