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瑛
◆摘? 要:在初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對基礎樂理的學習是非常關鍵且必要的,它與學生以后的音樂發展道路有直接的關聯。對音樂理論的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可以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節奏感,具有理解音樂、感受音樂的能力,并最終使得學生可以在現實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展示出良好的音樂素養和技能。
◆關鍵詞:樂理;初期音樂教學;作用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在人們聽到音樂的時候,首先聽到的是音色,再是音調和音高,這是人們的第一個身體感應,同樣人們的心理也會有相應的感應??梢哉f,我們對音色、音調、音高的感受和認知能力是最強的,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對這種感知能力的培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培育音樂感受和認知能力的方法是借助音樂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切身體驗對音樂理論的學習非常有幫助。基礎音樂理論課程是初期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要求學生牢牢把握基礎知識并學會應用?;A樂理是審美教學中最直觀、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在初期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基本音樂理論的學習,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樂理在初期音樂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一)對樂理知識掌握不一致的學生沒有進行分層次教學
調查數據顯示,學生在入學學習音樂時,他們基礎的音樂理論知識掌握程度是不同的,一部分學生只掌握了簡單的音樂理論常識,而有些學生對音樂理論的掌握度非常好。因此,學生基本樂理知識掌握不一致的情況,給基礎音樂理論的教學造成了一定困難,但是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對樂理知識掌握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首先,對基礎知識相對弱的那部分學生來說,如若還是根據通常的教學速度來授課,這一部分學生就不能趕上課程的進展程度,對未來的音樂學習將造成重大影響。其次,對于那些具有良好基礎知識的學生而言,重復教學往往會使他們感覺到乏味,進而也耗費了這部分學生學習其他內容的寶貴時間。因此,要是不按照學生對基本內容的掌握程度來劃分課程,則很容易使基礎音樂理論教學走進困境。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一些教師方面的問題
教師是音樂課堂的參與主體,音樂老師在基礎音樂理論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根據相關的問卷調查表明,在教學的過程中還伴隨著一些教師方面的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對于一部分相似概念的解釋比較含糊,比如,不能區分調、調式和調性等非常相近的概念,因此大部分學生一直以為這三個概念是相同的,這反映了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沒有對相近的概念做詳細闡釋,造成學生不能正確地區分相近的概念;其次,符號記憶法在音樂學習的時候有十分關鍵的意義,但是,學生常常會忽視它在學習中的重要性,進而致使學生時常會因為漏掉一些符號并犯一些比較小的錯誤。
二、樂理在初期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一)樂理是視唱練耳科目學習的基礎
在初期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樂理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除了在音樂理論課的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銜接作用之外,在其他音樂專業科目的學習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是除音樂理論課之外的其他音樂專業科目學習的基礎。比如視唱練耳等的學習,都需要進行準確的識譜或寫譜,扎實的樂理知識掌握顯得尤為重要。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萬丈高樓平地起”,說明了做事情方法與基礎的重要性,那么學習樂理也亦是如此。必須重視基礎科目視唱練耳、樂理的學習,這樣不僅少走彎路,同時在初期音樂教學中讓孩子牢固的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容易,也會更加有自信心。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手段
教學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因此,在學生接受教育環節的音樂理論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相關的教學工作以及教學設計,另一方面教師還應注意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教情與學情的變動積極地檢討自己的教學情況,在最短的時間內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并注意某些教學策略的運用。對于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合理的教學的基礎上,需要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本依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關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不同之處,盡量達到分層教學的目標,完善教學的各個梯度,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如,在講授音程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手勢演示方法”來助力學生掌握音程的度數、音程的擴大和縮小、音程移位和規則;在解釋和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角色扮演”,以便他們更好地理解根音、三音、五音的內涵。此外,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鋼琴進行示范和講解也至關重要,在學習音樂理論課程的時候,借助鋼琴也能夠使得學生更準確、更直接地掌握音樂理論知識。
(三)有助于樂理在實踐教學中的靈活應用
音樂理論知識是來自于實踐過程中的,同時它也被運用于實踐。現在所講授的音樂理論知識是通過對音樂作品的探究分析和多方面的了解才歸納出理論知識體系的。這一套系統、嚴格的理論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論知識與音樂分離是極其不合理的,我們不僅應該將其作為一門理論課程來學習,而且還要將理論知識與音樂作品相互結合。音樂是有生機的,只有將音樂理論知識整合到音樂作品中,才能體現音樂的生命力。對于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所持的態度被分為兩種類型:第一是音樂理論的學習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僅僅需要將問題回答準確即可;第二,音樂理論與音樂作品之間存在一些差異,因此學習音樂理論毫無用處,實際上,這兩種態度都是完全錯誤的,第一種未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而另一種將思想緊固在了理論中。所以在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必須學會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將常規知識與特定的音樂作品聯系起來,只有這樣,理論知識才能變得生動有趣且富含現實意義。
三、結語
樂理是音樂學習的基礎課程,教給了學生有關音的性質、音樂的基本元素、聲音和聲音結合的基本定律等內容。樂理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手段,還可以提高學生對樂理的靈活運用能力。因此,學習樂理在初期音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倩倩.樂理在初期音樂教學的作用探析[J].黃河之聲,2019(09):84.
[2]李蕾.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在音樂教學中的結合問題[J].北方音樂,2018,38(0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