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瑛
◆摘? 要:學校承擔著為國家培育人才的重要責任,而學生則承擔著建設社會的使命,德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工作重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尊重社會公德的勞動者,德育過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統一才能收到預期的德育效果。本文主要基于學生教育實際,探討中學生德育教學的管理與教育。
◆關鍵詞:德育教育;示范;體系;模式
德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與學生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滲透在智、體、美和勞教育的各個方面。在素質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各個方面,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對學生健康成長及學校教育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及保證的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思想和行為都產生著潛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及教師教學工作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是老師工作的重要保證。如何在學生群體中有效開展德育教育是教學研究的重要話題之一。
一、樹立教師的示范榜樣作用
由于教師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經常與學生聯系溝通。老師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及道德品質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態度。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和好奇,價值評價體系也不成熟,對事物的評判能力也不強。因此,教師作為學生的直接影響者,要時刻認識到個人行為、舉止得體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謂的言傳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現在仍處于薄弱階段,教師要通過定期研討和培訓,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鞏固教學方法,真正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冶的教學方針。作為一名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導航者。與學生朝夕相處,其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在學生心目中,老師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樣。為了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作用,一方面對學生傳授道德規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既重言教,又重身傳,努力做學生修養品德的表率。
二、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體系
德育教育被師生所忽視,那么在學校角度而言,可以通過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體系,并將其歸納至教學要求當中,為保證其效果,可以設置平時的基礎考評以及期末的綜合考評,對于積極執行學校規定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的班級及教師給予榮譽鼓勵。另一方面,在建立德育教育體系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教學方案中有所側重,綜合學生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學科特點,每一位科任教師承擔相應的教學職能,同時,校方需要及時與家長做好溝通,不僅需要通過溝通使家長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更要爭取到家長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與校方的積極配合,使德育教育不僅在校園中能夠得以開展,更能夠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通過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可以挖掘學科自身的教育因素,也可以根據學生個性與心理特征,因勢利導,達到各種教育預期目的。
三、構建情感化的德育教學模式
德育在學校素質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與學生日常生活各個方面密切相關,滲透在智、體、美和勞教育的各個方面。在素質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生活各個方面,是影響學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對學生健康成長及學校教育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及保證的作用。
1.以情育情,以情動人: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說,情能動情。即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發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緒。學生之間發生矛盾,我們可以圍繞著“團結、友情、親情”進行班級主題活動,促進生生之間情感的融合。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在黑板上寫下“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從而讓同學們認識到同學間,要互相“包容”,只有團結一心,班級這條“大船”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
2.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我們知道,單純地對學生說教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同樣單純地采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說理,也難以使學生產生有原則、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愛之切”正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應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使他們知道應該怎么做、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也就是說,認知越豐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會越深厚。
3.以行育情,以情導行:情感的另一特點是實踐性。實踐是情感形成和轉變的基礎,也是搖動情感發展的動力。所以情感教育要從實踐開始,在實踐中,以行育情,越實踐,學生的情感就越深,反過來,情感越深,就越愿意實踐,從而形成自覺行為。如在以“愛心獻功臣”的活動中,學生紛紛捐款,奉獻了自己的一片愛心。錢雖不多,但卻體現了青少年對那些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這援助源于他們對功臣的敬仰,使同學們從奉獻中體會到自身精神的愉悅。這樣,這使整個教育過程都彌漫著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氛圍。
德育教育,學校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堅持育人方向,根據學生實際來制訂計劃、開展活動,充分發揮各渠道優勢,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效果,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聶焱.淺析中學德育教育下的班級管理[J].考試周刊,2019(84).
[2]胡平華.淺談中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J].赤子,2019(21).
[3]楊永軍.探究中學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J].教育界,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