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斌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性學科,其在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具備更好的創造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教學手段,而是小學數學新課標改革后對教師數學教學的一項具有創新性質的教學要求,其旨在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培養成熟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動手實踐
在日常教學中如果老師僅僅簡單地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利于學生自覺形成自主學習解題的思考能力。老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將動手操作能力結合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助于將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本文接下來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培養展開探究。
一、創設適宜情形,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涉及知識較廣泛,且多數知識與生活內容相掛鉤。因而教師在對小學數學課堂進行教學時,可以多多創設一些生活化情形與課堂知識融合,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的實踐動手能力。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讓小學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由基本的數理知識結合到日常生活實踐中,化抽象為具體,更好的解決很多同學陷入上課聽的懂,做題卻模棱兩可的窘境。利用培養對學生數學實踐的動手能力,快速解題。走出思維固化,難以解題的學習障礙。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中“空間幾何基礎概念”為例,空間幾何概念對于之前從未接觸過幾何概念的小學生來說課本上晦澀的抽象公式存在一些困難。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探索圓錐體和圓柱體體積與體積公式的關系。教師在上課前事先要求學生準備兩個同等底面積、同等高度的圓錐體和圓柱體,同時再準備一小袋沙子。教師讓學生利用圓錐體裝滿沙子再導入圓柱體中,讓學生觀察要進行幾次這樣的實驗操作可以用細沙將圓柱體裝滿。根據實驗結果讓學生自己發現需要三次重復實驗,圓錐體可以將圓柱體裝滿,因而讓學生更好理解圓柱體體積是圓錐體體積三倍的數學概念,并更便于學生記憶圓柱體體積公式和圓錐體體積公式。
二、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動手操作熱情
小學三到五年級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十分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對世界充滿好奇愿意探索。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中貫徹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正是呼應了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性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探索事物,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動手操作的熱情,使學生樂學、善學,讓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在傳統教學中,單純的語言教學方式難免對于小學學生有些枯燥無味,尤其是面對一些基礎性的數理概念,學生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可以化抽象為具象更好學習數學知識。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乘法的意義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準備30個小棒,要求學生將小棒分類捆綁,四根一捆和二根一捆兩種形式。之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分別拿出兩捆四根一捆的小棒和四捆兩根一捆的小棒,讓三年級學生用加法計算,兩捆四根一捆的小棒和四捆兩根一捆的小棒中分別各自有多少根小棒。并要求學生計算完后會發現這兩種取法的小棒數量都是為8根,再出幾個類似的實驗,讓學生自己搬弄小棒,要求學生總結出每次實驗中幾個以多少組合的小棒與對應根數相同組小棒的數字,讓學生自得出假發中的“幾個幾”可以對應到乘法中“幾乘幾”中來,這樣可以通過自己動手總結出數學中蘊含的規律性,讓學生從動手實踐中的到鼓勵和滿足,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很快了解到乘法中“幾乘幾”的概念,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更好的認識到乘法的含義。
三、鼓勵交流,注重合作
課堂上適當的交流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鍛煉動手實踐的一個有效途徑,鼓勵學生在教師布置實驗中大膽交流各自心得體會,互相分享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困難和疑惑,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的到學生的愉悅感和滿足感。合作與實踐是處在一個相輔相成的平衡之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不僅可以加速發現規律的速度,同時也可以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通過學生間差異性的相互補充可以有效升華結論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中“三角形的內容”中涉及的三角形的性質為例,教師提前將學生分成四個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六根長短不一小木棒,讓各小組學生利用這六根長短不一的小木棒組合成兩個三角形,并思考三角形與木棒長短之間是否存在關系。教師給予學生十分鐘的時間,十分鐘后,一些小組組成了三角形,而另一些小組沒有組成三角形。教師這時可以進行引導,指出組成三角形的規律是“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樣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組成三角形的性質。通過小組合作一起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也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可見,實踐探索,動手操作,學生親自參與是何等的重要。
四、總結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教育中屬于一種極具創新的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方式的創新型人才是當前教育最迫切的需求之一。有利于有效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通過運用動手操作能力方式打破學生學習困境,對于讓學生摒棄學習模式僵化,解決學生局促于解題思路過于狹小的學習困境有著莫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虹.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論述[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64-165.
[2]陸銀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探討[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25-26.
[3]張國臣.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論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