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源
摘 要:作文是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寫作能力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從小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善于體悟,善于表達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層遞式教模式則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進入寫作世界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對于理解能力尚未發展完全的小學生來說,更具有極為深刻的指導意義。本文就這一方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的作用進行了淺顯的分析。
關鍵詞:層遞式;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前言: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教育下,學生能夠學會寫作文,但是寫出來的文章很多都是對于已經存在的作文的思路的模仿。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應有的鍛煉,甚至會使得學生喪失創造力。而層遞式教學模式能夠逐步的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創造力,提高他們寫作的質量。那么層遞式教學是怎么實現這一過程的呢?
一、層遞式教學模式概述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他們并不能完全的書寫出很符合老師的期望的文章,因為寫作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層遞式教學的過程是漸進的,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這樣,即使是理解能力并未發展完全的小學生也能適應這一教學過程,理解要寫的是什么,要如何把要寫的東西完整的表達出來。在對于寫作主題的理解上,分為以下兩步:第一步要對所給的素材進行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出素材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論點;第二步將解讀出的思想論點細化分解,層層遞進,達成由淺入深的整體框架。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層遞式教學模式,有利于降低小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難度,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的寫作熱情與積極性,提升學生寫作興趣。
二、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
(一)寫作抓不住主體
把握好寫作的主題思想,是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抓住主題是關鍵,一篇文章即使是寫的詞藻華麗,沒有把握好主題,很容易造成行文過于松散,就不能讓人清晰的提煉出作者的觀點,這樣的文章也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衡量一篇文章的最基本的標準就是能夠符合所要表達的主題,而能夠把主題突出出來,讓讀者對于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一目了然則更優。這也是目前很多小學生做的不夠好的地方。由于小學生缺乏寫作的經驗,同時,小學生在詞匯、表達方式等的積累方面也還較為不足,因此,小學生在確定了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之后,可能也無法準確精煉將自己的觀點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就會造成小學作文寫作時語句的冗雜啰嗦,使得中心思想無法清晰明確的傳達給讀者,有些小學生甚至會出現完全脫離寫作主體等問題。
(二)內容缺乏創新
小學作文的寫作,體裁大都為敘事,即能夠將一件事情完整的敘述出來。但是敘事并不能像記流水賬一樣將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六要素平鋪直敘出來,因為這樣會使文章沒有特點,干枯無味,使讀者提不起閱讀的興趣,使文章的可讀性變得很低。所以對于一篇好文章,有趣的文章,或者說是有文采的文章來說修辭手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將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裝飾,即用一些修辭手法對文章進行修飾、重塑。運用自己的想象力拓展行文的思路,運用修辭來潤色表達的方式,活用場景,靈動的進行遷移,這樣,文章的質量就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但是就小學生的年齡階段來說,想要調用大量豐富的詞句來填充文章是難度很大的,這樣文章想要達到所謂的美也幾乎不可能。但是并非小學生就寫不出好文章,可以用來彌補這一點不足的方法依然存在,這就是要調用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能夠使人身臨其境的文章意境,這也是吸引人的很有效的方法。
三、小學語文中層次遞進模式的具體應用
(一)遣詞造句的運用
隨著小學生的學習時間的增加,能夠積累到更多的詞匯句子,學習到更多的表達方式與修辭手法。在這一個成長過程中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積累。教師可以在學習之余,督促他們讀一些有學習價值的書籍和詞語故事等,或者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開設一些詞匯分享課,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討論自己最近的學習成果,這樣的活動對于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力和運用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其次,教師應加強訓練學生用所積累的詞寫出通順優美的句子,因為文章寫出來不是一個一個單獨的詞匯,需要連貫優美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學生掌握且能夠自如的運用以前學過的詞匯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造句,并完整地將語句利用豐富的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內容,從而將文章中心思想有條理的列出到讀者的面前。因此,引導學生進行多數量高質量的閱讀,加強詞匯量的拓展,提高學生利用已積累的字詞進行造句的能力,是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層次遞進模式教學,要引導學生注重遣詞造句的運用。
(二)培養生活感悟能力
在確定完寫作主題之后,要做的就是搜集相關的素材來幫助自己進行表達,所以,素材的搜集以及積累是寫一篇文章的關鍵。而老師可以在教課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事情進行觀察與感悟,事情無關大或小,可以是一些細碎的瑣事,也可以是家國大事。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味生活,不斷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在學生觀察之后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寫作就是一個練習與提高的過程,只有多看、多想、多練,才能夠在作文寫作方面取得進步。這是一個引導學生從身邊,從日常生活中取材的過程,生活比讀書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樣可以加快素材的積累速度,不至于在寫文的時候拿不出素材來,所以,讓學生“長”出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激發學生寫作靈感,并將自己對身邊發生的事情的感情表達出來,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責任。例如,在寫一人間真情為主題的作文,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走訪孤寡老人、烈屬軍屬,體驗生活,從中搜集信息。通過豐富的生活習作素材,可以讓學生體會的愛心,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調查的快樂。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層次遞進模式教學,要培養生活的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培養豐富想象力
在有了詞匯與構句的能力之后,寫作的硬性條件就基本齊全了。而文章的構思想象則像是文章的血脈,是將詞句組織成活生生的一篇文章的條件。在這個階段,教師的責任就是要激發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當學生看到天上飛著的燕子,就可以對燕子的外貌特點,生活習性進行聯想,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對于燕子進行描述與表達。也可以培養學生繪畫,涂色等動手能力,可以得到不同的學生的每一朵都不同的花。教師也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想象發揮,如對《牛郎織女故事》的聯想發散,引申到現在的七夕節,引申到七夕節的習俗,引申到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美好的感情,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拓學生的想象力,使得學生有興趣寫作,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層次遞進模式教學,要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
四、結語
“一年之計在于春”,而小學也是開始學習寫作的黃金時間,只有從小打好基礎,才能在以后的寫作路上有更好的發展;只有從小貫徹有效的小學語文作文教育,學生以后的發展才能夠更順暢。因此,從小對小學生采用層遞式寫作教育方法對于學生文學素質培養與長遠發展都有很大的益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認識并正視現在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利的問題,想盡辦法使得教學的過程能夠更有效,要積極的探索合適的教育方法,創造與時俱進的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層次遞進模式教學,要引導學生注重遣詞造句的運用;培養生活感悟能力;要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有教無類”,每一個教師都應該結合自己本身所處的條件來對現有的教育方法進行一些改進,而不能死搬硬套,為小學語文教育質量提升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張宇. 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 中國培訓,2017,(002):126+129.doi:10.14149/j.cnki.ct.2017.02.096.
[2]藍澤龍. 漫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 考試周刊,2017,(A3):56.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7.A3.053.
[3]壽春蓉.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層遞式教學模式[J]. 中外交流,2018,(11):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