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麒琦
摘要:校企合作是一種新興的教育培養人才模式,其在國際上被稱為“合作教育”,主要是一種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以學生就業為關鍵的辦學形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院校對高職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校企合作被視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引擎和命脈。
關鍵詞:校企合作:培養;現狀
一、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現狀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給湘西職院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同時也讓高職院校意識到校企合作的必然性與緊迫性,校企合作必將是一項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合作方向,本文則以湘西職院開展的校企合作模式為例來探討。湘西職院是一所綜合類高職技術類院校,主要開設20多個專業,本文以經濟貿易系為調研對象,對系部開設的會計和電子商務兩個專業進行問卷調研,在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已經開展校企合作階段化教學實踐,并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場地,分別與新邁爾、星火豐城兩個企業成功對接,因此本系專門開設星火豐城班與新邁爾班兩個企業合作班,而此次選擇調研的對象是本系的學生共300余人,其中15級的學生于2018年7月前往江浙一帶參與校企合作項目的實習,至2019年1月結束實習,為期半年,針對該批大規模的學生參與企業實踐,筆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來搜集、整理和分析,希望了解到學生對校企合作的想法,對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議。本次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回收285份,有效率達95%。通過問卷的反饋情況得出的結論中,其中星火豐城班和新邁爾班對校企合作辦學的項目十分了解且超過比率的920%,會計專業4個班的學生對于這樣的模式了解程度較低,僅為55%。在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你的是否適應這一問題中,89%的學生表示適應,剩余的表示不適應,問卷中你認為參加的校企合作對提高就業是否重要問題中,92%的學生選擇重要,剩余選擇一般重要,驅使你參加校企合作的原因是什么一問中,其中選擇了解社會需要,為畢業后快速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的同學占比例82%;對于參與校企合作,你期待得到企業提供什么一問中,55%的學生專業人士的針對性指導,45%的學生選擇工資薪酬(含獎勵,與正式員工同工同酬),剩余的選擇留企轉正:由此幾個數據可以得出學生對于外出實踐,想獲得最終立足于社會需求是非常明確的。因此校企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光明,但是介于高職學生的特殊性質以及諸多原因,校企合作的發展仍然緩慢,不能全面推廣,因此導致校企合作一直發展緩慢,停滯不前。
二、校企合作發展現狀研究
(一)管理機構幫扶制度亟待進一步完善
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綱要指出:建立和完善企業參與和管理機構引導的辦學體制,并出臺相應的法律和政策,進而實現校企合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但是少部分地市制定的相關政策還不夠具體,實踐中缺乏指導,權利和責任沒有明確區分,以及學校、管理機構和企業沒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缺乏有效的法律政策支持,特別是缺乏相關制度來確保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使得校企合作進展緩慢。鑒于日本,德國等國家開展的校企合作,我們發現管理機構對校企合作負有非常明確的責任。國際教育中,日本大力推行“產學研”一體化,取得了顯著效果。日本管理機構的責任不僅是監督學校和企業實施職業教育法,還要懲罰或獎勵學校和企業。但是,中國尚未頒布相應的法律政策來確定和規范管理機構在校企合作中的責任。在校企合作制度建設中,管理機構仍然應該堅持加大推動力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政策,促進校企合作快速發展。
(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經驗匱乏
盡管各級管理機構都意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相繼創建和鼓勵校企合作開展,但在遇到教師分配和課程安排等問題時,還是會存在敷衍退縮、推諉拖延,甚至半途而廢等問題。校企合作過程中,學院充分體現出其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并完善的運行保障制度。其一,開放式的教學系統的建立,為學校結合社會實際需求安排教學計劃提供保障:從而構建出能滿足校企合作需求的評估考評系統。其二,工學結合以及校企合作對師資、學生管理以及企業接洽等的各種需要,學院構建并完善組織體系,有專門的校企合作師資定期和長期的入駐等對校企合作進行全方位的監督與指導。但是,在校企合作的整個服務中,除了教師外,還需要學工部、人事和財務部等,共同協作,才能構建一個開放運營的合作體系。此外,在教師職業技能提升和學生技能培訓方面,應該緊扣市場需求現狀,滿足新一輪教學改革需求,為企業提供保障和綜合管理服務,讓學生得到真正成長,真正實現“產業一大學一研究”的整合,但在這方面,學校和企業要實現有效的溝通與有效的監督和約束。目前,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專業設置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其實,就當前而言,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相比,對企業的吸引力還較弱。高職院校的優勢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但是部分院校沒有設計出符合企業人才需求的教學體系和模式,學生沒有完全掌握企業所需的基本技能,使得部分高職院校學生難以就業,面對當前狀況,高職院校應該充分認知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廣泛開展企業調研,有針對性地開展校企合作和教學工作,培育出更具競爭力的學生。
(三)企業認同及參與性不高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和學校,兩者存在的僅僅只是合作關系,并沒有真正開展具體的行動,對真正的實用性內容不夠重視,熱衷于搖旗吶喊,一廂情愿的現象只存在于職業院校中,作為高職院校是非常想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這樣的現實操作來提高本校的就業率,但大部分企業卻表現的卻是不在乎,對于校企合作的認同感不高,從而導致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一般都是合約簽署之后就沒有了任何動靜,雙方合作只是流于形式,校企合作進展速度非常緩慢。究其原因,一是學校和企業屬性存在差異,追求的利益各不一樣,企業注重實效性,在意的是啟動這一活動,能為企業帶來真正可見性利潤,但學校注重的則是培養教育,就學校教育層面來說,使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沒有充分展現出來,究其原因主要是學校的教育環境不同于企業的運營環境。二是在文化價值理念,學校和企業具有不同的看法。除此之外,管理機構也尚未頒布針對校企合作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對企業沒有提出相應的制度要求,且至今尚未構建完善的校企合作的促進機制和保障機制,這些因素對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主動性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雖然有很多企業家為此做出很多努力,但在現實中,大部分企業對校企合作都缺少足夠高的熱情,投入產出見效慢,從而導致企業與學校的合作,明顯帶有“賣人情”“給面子”等短暫性和功利性,缺乏主動性。為此,管理機構除了給予企業一定的政策優惠外,學校也應該樹立為社會、為企業服務的理念,攻堅克難,與企業需求相關結合。如此,才能實現企業與學校的可持續的健康穩步合作。
參考文獻:
[1]黃茂勇.《職業教育法》修訂與校企合作法規體系構建策略『J].教育評論,2017(8):56-60.
[2]時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職學生教育管理研究[J].教育管理,2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