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彩
【摘? 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歷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淺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就是說,教師要真正把學生的權力還給學生,轉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作風,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閱讀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學生閱讀能力;培養
1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1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閱讀的作用,多讀書能夠讓我們輕松領會書中的意思,幫助我們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閱讀能夠幫助加強語言表達能力,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小學生由于接受知識的時間比較有限,積累的漢字量不多。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教師要求學生讀書,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自覺性比較差,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在語言方面能力相對也比較弱,而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字組織能力,能夠加強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1.2有助于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學生寫作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從小培養,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應該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兩者之間有著相互作用的必然聯系。小學階段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寫作而奠定基礎。
2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
2.1教師通過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是最基礎的閱讀學習。對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首先從語文課程的課堂教學入手,因為語文課程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去認識漢字,去熟悉句子的寫法等,語文教材中占比重最大的就是課文,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中有《爬山虎的腳》一文,教師
在講這篇課文時,可以組織學生朗讀課文,例如讓學生一人一段的讀,類似于接力賽的朗讀模式,學生會從中體會到朗讀的愉快體驗,有助于幫助學生養成預習課文的習慣。教師用語文課文來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加強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自覺性。教師還可以在小學生作文報上找出一些人物對白比較多的故事型文章,在語文課堂上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2.2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課文朗讀的教學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會被視頻中學生的朗讀所吸引,從而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去練習課文的朗讀,并且會主動去找與視頻中朗讀學生相同的感覺,教師用這種方法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能力。
(1)實體情境。充分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適用于中低年級語文教材中常識性課文的教學,如《要下雨了》,有條件的話,可讓學生觀察“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了解下雨前動物的特點;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圖畫》、《秋天的雨》,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就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情趣。
(2)語感情境。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老師繪聲繪色的語言渲染也是創設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學《美麗的公雞》,當公雞的圖像出現在學生眼前時,老師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繪:“看,這是一只多么美麗的大公雞,它紅紅的冠子,漂亮華麗的外衣,腳上還穿著一雙金黃色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學生聽了老師的描繪,便能充分感受公雞的美麗。教師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能培養學生正確敏銳的語感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聯想,體會其情境。
3激發興趣,調動閱讀的積極性
3 1.培養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課外閱讀
要想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首先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就會努力尋找閱讀機會,得到閱讀滿足,從中獲得信息,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而學到知識和愉快的情感體驗又會增加閱讀興趣,就會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還對課外閱讀量提出要求: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達到五萬字。對一年級的學生,重在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養成天天閱讀的習慣。因此,學完拼音之后,我讓學生借助拼音閱讀《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童謠故事、散文等,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推薦經典讀物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童話故事書。除了利用每天中午時間進行閱讀外,還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的讀書計劃,讓這項活動得到家長的重視和大力支持,為孩子購買適合孩子讀的拼音讀物,在家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督促孩子每天在家多讀書。班里定期組織學生交流讀書體會。我還在班中設立了圖書角,讓學生從家中帶來一些有益的書籍利用午休的時間自由借閱,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閱讀能力。只要利用一定時間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就會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在增長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享受無盡的樂趣和快樂。
3.2教學中培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低年級的課文故事性很強。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學中,我借助形象的畫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使學生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故事,有意無意地進入閱讀學習的情境。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長期監督,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的閱讀基礎進行訓練,幫助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促進學生語文成績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不斷總結,努力摸索出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再創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毅,淺談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出國與就業》,2018
[2]馬琳睿,怎樣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商情,2018
[3]黃艷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黔西南日報,20184E9C2EE4-BAA7-41B0-B7BA-5D8904D03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