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往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會單純地將知識講給學生,忽視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義,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實際上,要想學好歷史知識,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性,使學生能自主學習歷史知識,所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關鍵。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新時期下,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對于教育教學活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中學生而言,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將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這也使越來越多的教育T作者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歷史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不可逆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覺歷史知識距離自己的生活時代比較久遠,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學習熱情不高。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歷史事件開展歷史知識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查漏補缺,能提高學生歷史學習效果。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在個體成長中,初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其對于學生健康學習習慣的形成有極大影響。在實際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抓住初中階段這一重要時期。在初中歷史課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形成獨特的歷史思維,并通過歷史思維獨立思考、分析歷史知識、得出屬于自身結論過程的重要體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歷史知識認知有極大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引,使學生可以掌握正確的自主學習方法,并不斷思考、探索,從而掌握更加契合自身實際的自主學習方法。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學生也會對歷史知識產生新的認識,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歷史問題。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現狀
從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實際看,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上還存在一定缺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造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不足。很多時候,教師為了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也為了保證學生可以在中考中獲得好的成績,教師會更多地為學生講解一些歷史知識,并要求學生背誦、記憶重點內容,教師很少讓學生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深人,只是停留在表面,這也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會感覺歷史學習難度大,學習熱情不高。同時對學生而言,其本身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習慣了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在課下沒有及時鞏固,遇到問題后,首先會想到教師,很少獨立思考,這就造成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不利于學生綜合發展。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
在我國以往的教育體系中,把考試成績看作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這就使教師、學生會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教師為了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更多的知識,會不斷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歷史學習興趣。因此,在新時期下,初中歷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必須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借助視頻、歷史故事等,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白主學習欲望。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三國鼎立》的相關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一些關于三國時期的著名典故,如關云長水淹七軍、趙子龍救主、三英戰呂布等,學生對于這些歷史典故有很高的興趣。教師在講完這些歷史典故后,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查找這些歷史典故背后的故事,這樣學生就會對三國時代有更多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引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本節課知識進行思考、探究,以此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的認知。
(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
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答案,對于歷史也是如此,人們對待歷史事件的看法存在多樣性,如有的學生認為曹操是一個小人,但是也有學生認為曹操是一個梟雄,即便是歷史學家,對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從當前初中歷史教學看,教師過于看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很少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質疑能力,這也導致學生難以及時發現問題。所以在今后的歷史課堂上,教師還需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激發學生問題意識,讓學生敢于提問,并自主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發表白身獨特的見解,以此滿足學生發展需求。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隋朝的統一與滅亡》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以下知識點:
1.了解隋朝的統一及滅亡。
2.分析隋朝經濟發展情況。
3.探索大運河開鑿及其作用。在學生合作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隋煬帝進行評價,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隋煬帝殘暴不仁、好大喜功、不體恤百姓。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學生認為,隋煬帝并不是一無是處,他攻打高麗擴大國家版圖,開鑿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交流,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對于學生提出的異議,教師要肯定學生的這種精神,并鼓勵學生繼續保持,同時教師要指引學生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歷史的質疑能力,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
(三)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自信心
對初中生來說,他們的個體差異比較明顯,有的學生歷史基礎相對較好,學習歷史時比較輕松,但是也有的學生歷史基礎比較差,學習難度比較大。對此,初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需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結合學生個體差異,設定不同教學目標,不能單純地按照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也不能過多地對學生進行指責、批評,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歷史學習自信心,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對此,在今后的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自信心,要認可、肯定學生的觀點,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想法,即便學生的回答不太準確,教師也要給予表揚,逐步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信心,以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明朝的滅亡》這部分知識時,教師讓學生自主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有的學生認為明朝滅亡主要是由于農民生活困難、社會矛盾沖突嚴重,并沒有考慮到明朝末期的巨大腐敗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同時不需要直接告訴學生他們的回答是不全面的,可以為學生提供關于明朝后期腐敗的材料,讓學生對其進行分析,從而深入了解到明朝末期百姓生活困難的原因,進而歸納出明朝滅亡的主要原因,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學習信心,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歷史課堂上,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采取多樣化教學手段,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歷史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把握,促進學生綜合發展。
(責編侯芳)
參考文獻:
[1]譚立立.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探尋[J].新課程·中學,2019(3).
[2]蘇江濱.論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成才之路,2019(16).
[3]張月嬌.淺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校園:中旬刊,2018(11).
[4]焦平.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8(10).
[5]馬榮榮.淺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新智慧,2019(7).
作者簡介:孫立群(1967.10-)男,漢族,江蘇溧陽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