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芬
摘 要:教育要培養的不僅僅是精通文化知識的人才,更要培養全面綜合發展的精英。但是在當前高中教育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學校和家長依然遵循著傳統教育的模式,注重考試成績,而忽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對傳統教育的補充,能在很多方面幫助學生鍛煉和提升自我,促進學生社會化。但就目前而言,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活動形式單一,活動時間短,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對此而提出學校積極組織和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校外單位配合學校教育提供更多工作崗位、成立相關負責協調和監督的部門或社會公益機構、完善對社會實踐的評價和考核標準等建議。
關鍵詞:高中生;社會實踐;綜合素養
一、寧夏高中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的一次講話中曾指出,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針對我國高中生,教育部設定了專門的綜合素質評價表,并被納入高中畢業生的個人檔案,這表明我國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在過去的應試教育體制下,許多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只注重學生在高考科目的考試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在道德、藝術、體育等方面素養的發展,這既不利于學生個人的發展,更不利于整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在美國,對精英人才的評價有三方面:一、是否有杰出的能力,二、是否有平民情懷;三、是否有社會責任心。在美國大學自主招生的要求中,有一項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社會責任心。越多的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就有越多的人愿意為所屬的社會和國家奉獻。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由此而提高的社會責任心是教育的一項重要歷史使命。
為了了解寧夏回族自治區內高中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本人對來自銀川市5所學校的100名學生和學校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訪談,主要結果總結如下:
1.1社會實踐活動對高中生綜合素質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訪談中,學生普遍認為社會實踐活動能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雖然很多高校在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但這多少有臨時抱佛腳的感覺,因為大學生的專業已經選定,職業方向也基本已經確定了。而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在經歷“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他們開始考慮“我是誰,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樣的問題。此時為他們創造和組織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幫助他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進而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產生重要和積極的影響。社會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尋找興趣、培養興趣,同時還可以促進在校學習。
1.2學校層面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情況
學校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活動。校內的活動包括社團活動,以及校團委或教研組組織的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特點是在課程計劃內,以學生為對象,以學校為載體。而校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主題多樣,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但是因為校外的社會實踐協調難度大,時間和經濟成本高,安全隱患大,很少有學校會組織此類活動。
雖然校內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比校外的實踐活動相對時間長,但是從收獲及成效的角度來看,這些活動都比較短暫。甚至現在很多活動都流于形式,走個過場,并不會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學生在參加完這些活動之后,受益十分有限。
1.3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
總而言之,目前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缺乏認識,這也不難理解,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大多數學生只重視考試成績,而不在乎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很少有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社會實踐活動對自身的幫助和促進作用。所以,在這些活動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態度不端正,隨意填寫實踐報告表,草草了事?;蛘哂袑W生參與這類活動只是出于考核的要求。真正能夠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且創造性地處理問題的學生又少之又少。
二、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很多幫助,但是寧夏區內的社會實踐活動卻存在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化,難以獲得成效。通過訪談了解到,有部分學生能夠從參與的社會實踐中獲益匪淺,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大學專業和將來就業。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大都是學生自己主動找的社會實踐的單位,學生主動參與且實踐時間較長;另一些崗位是學校提供,學生參與活動僅僅是因為學校的要求而被動參與,且為期短,最后成效甚微。這種社會實踐的組織成效僅僅限于參與,很少能幫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社會和家庭思想觀念滯后,對社會實踐的認可度低。在訪談中有學生普遍反映,他們在申請校外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受到來自父母的反對,或者財力上的不支持。也有學生表示,高中生屬于未成年人,在進行社會實踐時處于弱勢群體,不受重視。
三、解決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的對策措施
學校層面繼續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學校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之前,應該精心安排好活動的內容,包括活動前的培訓,活動中的流程,明確活動的目的、要求以及考核方式,鼓勵每位學生不斷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敢于創新。督促每位參與到該活動中的學生都能夠明確目標,準備充分,專心參與其中,確保每個社會實踐活動都能夠頗有成效。
社會層面給予充分支持,成立相關部門或公益機構。學校方面的努力少不了社會其他機構的幫助和支持。首先,學校需要與社會機構和單位取得長期合作,為學生創造可以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另外,鑒于學生群體都是未成年人,需要有專門機構監督學生的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在必要時協調各方,以讓提供崗位的社會機構的利益受損最小。
完善評價考核制度。高校招生考生綜合素質評價表從多維度出發,即學科課程主要包括選修模塊內容、綜合實踐活動代表性課題、基本素養、突出表現、特長和獎勵情況以及綜合評語。其中,綜合實踐活動代表性課題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從表面上看,這三個方面考察了考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社會責任和服務意識等綜合性能力,但是實際上,考生對這些表格的填寫都草草了事,隨意填寫。所以,綜合素質評價表的設立只是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幫助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們需要完善評價制度,不能僅僅通過表格的形式來考察,而是要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促使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幫助學生多維度綜合發展。而存入學生檔案的綜合素質評價表不應該只注重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結果的評定,應該創建更為科學的評估體系,不僅注重結果性評價,更要重視形成性評價,將兩者有機結合。如果高校錄取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就會幫助促進學生、老師還有家長對學生社會活動實踐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