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方群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對于教育的重視越來越高。而為了配合時代發展對于教育的要求,作為教育重點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了提高其有效性,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水平,一定要不斷完善其教學的方法和內容。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有效閱讀概念的闡釋
閱讀教學是否具有作用,最主要的還是看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因此為了增加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新課標對于閱讀的定義開始發生變化,現在的閱讀所強調的就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種過程的優點就在于能夠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思維與心靈之間進行動態的交流。因此,在有效閱讀教學之中教師所要顧忌的應該是學生對于閱讀的態度,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有效閱讀之中,積極的思考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二、新課改中對語文閱讀有效性的探索嘗試
1、激發閱讀的興趣
教師要是想要使得學生的語文閱讀有效性得以提高,那么在日常的教學之中就必須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而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時候,教師必須激發學生們對于閱讀的興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們主要從下面三點去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因材施教以及在教學的過程之中創造出和諧寬松的環境。這三點都能夠在不同的程度上將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得以提高,尤其是在閱讀教學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之中的情感變化與作者發生共鳴,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則能夠在確保每個學生的各性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特有的訓練,增加其閱讀能力。而寬松的教學環境也是非常關鍵的,在課堂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有著良好的關系,增加學生對于老師講課內容的興趣,更好的使同學們接受知識。
2、教師要加強指導
雖然說進入高中之后學生們已經有了一部分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對于教學所大達到的要求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們依然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工作,保障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增加其有效性。但是雖說要加強指導,但是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過多的干預,教師在進行閱讀指導的時候僅僅是引導學生的閱讀思路以及角度,必須保證學生在閱讀時選擇的自主權。
教師的指導是為了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避免思想出現偏差,造成無效閱讀。教師在閱讀之中的指導作用是為了保障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的更加層次化,尤其是能夠幫助學生們在知識結構的構建中更加科學、合理。教師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指導不是指某一能力的進步,而是學生對于閱讀整體感知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之中要保障學生能夠及時掌握文章的中心內容,引導學生對于一篇文章進行科學的分析,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語言結構。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更加真實準確的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師在對學生閱讀進行引導的時候要加強應試閱讀的訓練。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根據高考語文閱讀的方向開展相應的訓練,將學生們的應試技能得以提高。語文考試不像其他學科那樣答案固定,尤其在閱讀方面更是有著開放性的答案,因此只有將學生的觀點與作者的觀點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得學生在考試的過程之中獲得較高的分數。
3、加強情感的交流
為了保障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而老師的作用則是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不能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安排教學任務,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要求制定教學任務,保障學生積極的開展閱讀。其次就是教師在進行閱讀的教學之中還不能忽視學生感受,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以此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們的真正需求,根據學生的需求來進行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師開展閱讀教學之中,為了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發揮出來,教師在制定的教學計劃時的依據必須是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學生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對課程進行科學的設計,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結語
通過本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為了增加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之中要改變之前以自己為主體的思維模式,要將自己變成一個引導者,重視學生在課堂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為了促進我國教育水平的可持續發展,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對同學們進行不同方法的培養,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改進策略[J].劉海燕.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年17期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J].莊梅梅.好家長2018年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