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紅虹
摘? 要:鄒韜奮曾說:“自覺心是進步之母。”一個人從啟蒙教育到獲得知識、豐富大腦,進而樹立人生觀與世界觀,“自覺”是第一位。良好的學習自覺性,是小學生終身學習的起點,貫穿終身。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我以“興趣”為誘餌,把“自覺性”釣上鉤;利用“期望效應”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幫助,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自覺性;培養
自覺性對于每個人都很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小到芝麻般的小事,還是大到天馬行空的大事,要去完成,而且還要完成的好,都必須要有自覺性。這有著舉足輕重的自覺性到底是什么?簡單地說,自覺性就是個體自主、主動地完成某件事情、某個任務。自覺性是意志品質的一種。培養小學生的自覺性是學生自主發展的前提。那么對于調皮好動的小學生來說,我們又可以從哪些方面努力,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呢?
一、以“興趣”為誘餌,把“自覺性”釣上鉤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的強大動力。如果小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小學生學習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就會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為此,班主任可以從小學生的興趣入手,調動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例如,班中的小蔡同學是一個酷愛打乒乓球的學生,一下課總是第一個跑出教室去占領學校的乒乓球場地,每次幾乎都是踏著最后一秒的鈴聲慢慢地進入教室。平時的作業也是時常性“忘記”。為此,我和他的家長溝通交流過好幾次,但是收效甚微。于是,我決定從他的興趣入手——抓住他喜好打乒乓球這一“魚餌”將他的學習自覺性釣上鉤。
我利用課后時間與他一起探討上手發球、高拋發球……有時看見他在乒乓球場地的颯爽英姿也會主動過去與他切磋一二。慢慢地小蔡同學下課后會主動過來與我交談打乒乓球,有時甚至邀我和他打上幾回合。觀察著他的點滴變化,我知道乒乓球“魚餌”成功地找到了“魚主人”。
在確定他咬住乒乓球“魚餌”時,我一點點與他交流打好乒乓球與學好學習的關系,引導他正確對待學習,合理安排學習與玩耍的時間。漸漸地小蔡同學在上課時越來越認真,成績也在不斷地進步。
二、利用“期望效應”的神奇魅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期望效應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來的,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是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真實寫照。
期望對于人有巨大的影響。期望就如同一把雙刃劍,積極的期望促使人們向好的方向發展,消極的期望則使人向壞的方向發展。
小海是新轉來我班的學生,由于從鄉下來的,英語基礎較差,性格較為內向,上課不敢舉手,課后也時常是自己一人坐在自己座位上。為此,我特意安排了一個活潑好學的學生作為他的同桌,并告訴他,“老師發現你也是個很不錯的學生,只要你認真向你的同桌學習,也一定會跟他一樣優秀。”在我的“期望”下,他的確變得越來越好,上課“自覺”回答的次數越來越多了,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
小學生年齡越小,心理可塑性越強,但同時他們的心靈不設防,更容易受傷害。所以請多一點肯定,少一點否定。
三、生活上的關心,學習上的幫助,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一個班級中,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常常會出現思想波動,他們往往對學習和生活失去信心,針對這樣的情況,作為班主任,既要做他們學習上的朋友,又要做他們生活上的知心朋友,適當給他們物質上的幫助,要循循善誘,啟發開導他們,鼓勵他們,使他們卸下思想上的包袱,增強學習、生活上的信心。
我擔任班主任的班級曾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很聰明,但由于他家庭比較困難,有時連配套練習冊都買不起,嚴重地阻礙他的學習,看到這種情況,我常自己掏錢購買練習冊送給他,讓他能正常學習,甚至給他贈送與學習有關的書籍。這樣,他在學習上更加自覺、更加刻苦了,成績也很好。
有一段時間,我們這地區經常是早上陽光燦爛,中午放學的時候突然下雨,使許多同學慌了手腳。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安心上課、學習,我常常在教室里備好幾把雨傘,以便“應急”之用,讓學生依時回家。同學們看到自己班主任這么熱心,關心他們,即使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會感到集體的溫暖,感到自己擁有這樣的班集體而自豪,自己也熱情地愛護班集體,因此,也會逐步自覺遵守學校的紀律、自覺進行學習。
四、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應讓盡可能多的小學生參與到活動的設計、準備和組織中去。我經過實踐體會到:讓學生輪流承擔活動的組織工作,可以培養學生自覺思考、自覺學習的能力,展示班級生活的多樣性和獨立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本班的實際,結合品德課,開展各種有意義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例如:在班中開展文明團隊的競爭、組織學生定期辦好學習園地、舉行“班中誰最節儉、誰做的好事最多”等班級活動,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對表現好的、學習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激發他們參與各種活動的興趣,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班級的凝聚力,使學生獲得切身經歷的積極體驗,對活動、學習的興趣濃了,便會漸漸地淡忘了那些無關學習的無益之事,因此,學習的自覺性便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
小學生的自覺學習問題是每所學校、每個班主任、老師的永恒話題。培養小學生學習自覺性的途徑有很多很多,我認為我們班主任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用“興趣”與“期望”,用“關心”與“幫助”,用“活動”叫醒那些學習自覺性還在“沉睡”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