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摘? 要:中學是人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受教育階段,是青少年逐漸形成自身世界觀、價值觀的階段,這個時期的成長教育尤為重要。地理課作為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必修課之一,也承擔著一定程度的德育滲透任務,尤其在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地在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加強德育教育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德育滲透;課堂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信息的快速傳播,整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適當滲透德育教育,是時代變革的要求,它對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養,都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但是,有些教師卻認為德育滲透與地理教學沒有什么太大關聯,甚至一些教師單方面地認為,德育是班主任和政治教師才需要關注的事,和自己的日常教學無關,因此弱化了本學科教師應盡的道德教育方面的職責。有的教師雖然在授課的同時給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但是在課堂上往往只是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無法讓學生體會德育教育在地理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也無法帶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實上,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都與德育教育緊密相連,因此,教師應該摒棄舊的教學理念,注重地理學科的德育滲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本文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地理教學中德育滲透問題。
一、深入鉆研課本內容,有效挖掘德育素材
地理教學課堂是教師傳授學生地理知識、滲透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想方設法地將課本教學內容與德育素材有效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中地理教學中德育滲透目標的更好實現。在整合高中地理素材內容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實際生活體驗,對現有教學素材內容進行一些擴展和延伸,以此來有效促進德育教育的滲透。例如,筆者在教學“區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時,考慮到如果單純地從知識結構、基本原理的角度為學生進行講解,不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用心研究課本內容,結合理論知識巧妙地將當今社會資源分布情況、環境污染、人類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創新等問題融入其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書本中知識的含義。在授課的過程中,筆者向學生發問:為什么有些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當地政府和人民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卻一直沒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這一問題?學生根據筆者給出的問題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水土流失治理與保護的主要方法是恢復地表植被,但是這樣做農牧民的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因此他們不愿意積極配合;有的說有些人只考慮眼前的利益,或者自私地認為只要自己這一代能夠受益就行了,從不考慮子孫后代的后續發展,因此政府應該想盡辦法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保護我們共同的家;還有的說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控制水土流失并不意味著人類不發展、不創新,這樣做是為了讓人與自然能夠更加和諧地發展……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挖掘課本素材,以此來促進德育教育的更好滲透。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好地傳播德育思想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盡管一些地理教師也會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但是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枯燥單一,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新時代的學生無論從思想上還是價值觀上同之前的學生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如果教師還只是用原先老舊的教學理念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很難達成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維護海洋權益”時,筆者力求使學生在掌握課本內容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思考如何在海洋領海中捍衛我們國家的主權,如何享有我們該有的權益。在課堂伊始筆者先向學生發問:同學們所了解的海洋知識和信息大部分來自于電視、新聞媒體,因此難免會感覺離我們很遙遠,現在請大家來說一說維護海洋權益和我們普通人有什么關系?學生針對筆者給出的問題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大海里蘊藏著豐富的寶藏,有的說中國海洋領域現在還缺少很多專業的人才,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從自身做起希望將來有朝一日能夠為祖國的海洋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還有的說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因此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學習、居安思危,為國家早日成為海洋強國盡自己的一份力……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在教學設計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
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所學知識,提高德育滲透效果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所學知識,以此來激發他們的自主參與意識,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筆者精心準備了許多趣味性強、發人深省的探究性問題,組織班內學生開展相關主題探討,在合作探究中讓他們體會地理學科的巨大魅力和文化思想。例如,在學習“城鄉建設與生活”內容時,筆者事先在課下讓學生通過分組調研、互聯網、書籍搜索相關資料等方式,來深入了解課本知識,課堂上再請小組代表發言向班內學生展示調查結果,詳細介紹在課下調研過程中所發現的現實問題和所得到的心靈感悟。筆者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并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將自己的想法和認識逐一表達出來。有的小組從城市與鄉村近幾年的交通工具入手進行分析,以此來突顯改革開放之后鄉村建設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有的小組從城鄉群眾的居住環境入手,以多媒體圖片的形式從空氣質量、植被數量等方面來分析城市化建設對生態以及環境帶來的巨大影響。通過上述的探究式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意識,更加客觀地看待城鄉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增強環保意識并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綜上所述,地理課堂是教師傳授地理知識、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因此教師應想方設法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構建高效課堂,只有如此才能將地理學科中的德育滲透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春梅.多媒體在高中地理教學應用中的得與失[J].西部皮革,2017(12).
[2]榮軍紅.德育在地理教學中的滲透芻議[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
[3]王明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探究[J].華夏教師,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