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啟民
摘? 要:新課改下,在中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同步開展對于學生的生態美育,既是中小學語文教學實現水平提高、發揮內在人文功能的必然要求,又是中小學語文教學擁抱素質教育、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必經之路。生態美育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然觀、社會觀及自我意識,并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與自然及、社會以及自我友好相處的能力。
關鍵詞:生態美育;中小學語文教學;教學策略
生態美育主要包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實現人與社會和諧、實現人與自我和諧三個方面。結合生態美育的內涵及具體要求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改善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增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實效性,并激發學生的語文求知熱情,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及行為習慣,促使學生以平等的觀念與大自然相處、以友好的態度開展人際交往、以積極的心態觀照自我。基于上述認識,本文主要探討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生態美育的策略。
一、深挖課本,發現生態美育材料
生態美育下,培養學生的生態審美能力,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生態審美能力,即以正確的自然觀、社會觀以及自我意識去發現美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形成生態審美能力,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需要從生態美育的三個主要方面出發,挖掘語文課本中有利于開展生態美育的材料,并圍繞這些材料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方案,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美育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生態美育水平。
以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出發,可以選擇其中的寫景及狀物文章作為生態美育材料,比如《三峽》《貓》《大自然的語言》等;從實現人與社會和諧出發,可以選擇其中關于人與社會關系及人際交往關系的文章作為生態美育材料,比如《藤野先生》《我的母親》《敬業與樂業》等;從實現人與自我和諧出發,可以選擇其中以修身養性為主題的文章作為生態美育材料,比如《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應當堅持正義》等。
二、重視朗讀,強化心靈情感共鳴
朗讀是一種基礎性語文學習活動,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是開展生態美育的有效方式。文章中所蘊含的生態美,依托優美的語言來表現,只有通過大聲朗讀,學生才能深刻地體會到文章優美語言所傳達的生態美。為此,中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在課堂教學上組織學生齊讀課文或者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培養學生形成課外自主朗讀的良好習慣,在聲情并茂的朗讀過程中,還原課文的情感意境,并收獲心靈上的觸動,形成對于課文內容的情感共鳴,進而感受生態自然美、領悟生態自然美。
例如,在進行《湖心亭看雪》這首詩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張岱在文中運用白描手法所表現的湖心亭雪景之美:“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教師應指導學生將重音放在這一句的數詞上,以此感受蘊含于簡約表達中的人與自然間的和諧之美。
三、創設情境,發揮想象讀寫聯動
通過創設情境,教師能將生態美進一步直觀化、生動化,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生態美,以此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審美體驗。多媒體是教師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教師可以圍繞具體課文內容,借助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動畫、圖片等,使用這些媒體信息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情境,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生態美的理解,并以情境激發學生大膽想象,以此實現讀寫聯動,讓學生將自己想象的內容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根據課文中所描述的蘇州園林在設計上的特點,選取有代表性的蘇州園林圖片,讓學生通過觀看蘇州園林的亭臺軒榭、假山池沼圖片感受蘇州園林在設計時所遵循的“人在圖畫中”理念,并結合圖片內容分析課文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于蘇州園林“因地制宜”設計原則所反映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假如你在蘇州園林中生活,你會產生怎樣的感受?”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就這一問題展開思考和想象,并將思考內容和想象內容寫成作文,從而成為生態美的表達者。
四、組織活動,開展生態美育實踐
生態美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層面,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否則不僅無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會導致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枯燥無味。為此,教師應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和生態美育的要求,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生態美育教育。與此同時,開展生態美育實踐還能將生活實際融入語文教學,使學生感受語文學科的生活氣息,由此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在生活中發現美、體會美,進而按照正確的自然觀、社會觀及自我觀生活。
例如,教師可以與當地的農家樂展開合作,組織學生親身到農家樂參觀田園景色,并親身參與農家勞動實踐,然后將所看到的風景和所產生的感受寫成作文,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學生對于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認知,并使學生感受勞動的價值,以此形成正確的自我發展觀念,走上健康成長之路。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生態美育之于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從生態美育中人與自然、與社會、與自我之間關系的要求出發,通過深挖課本完善生態美育教學設計、通過重視朗讀強化學生對于生態美育的情感共鳴、通過創設情境加深學生對于生態美育的理解并促使學生在讀寫聯動中深入感受生態美、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在生態美育中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奮英.生態美育視域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成才之路,2018(6):79.
[2]朱春玲.人教版小學語文中的生態美育教學研究[J].新課程,2016(28):114.
[3]蔡紅梅.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J].東西南北:教育,201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