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摘? 要:本文主要簡單的介紹了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必要性,通過分析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主要原則,來探討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有效利用,以充分利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各項資源,豐富學生的體育器材種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提升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其環保意識,從而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有效利用
體育教育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不容忽視。在小學教育中,體育課程頗受學生的喜愛,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活潑好動,注意力比較散亂,其在體育運動中容易跳脫出教師的管理,也很容易對體育運動失去興趣,為充分發揮有限的體育資源,給學生帶來新鮮感,使其在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也能鍛煉自身的動手創作能力,教師應當自制體育器材。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緩解體育器材價格昂貴,實用性不強這一尷尬局面,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開創性。
一、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必要性
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十分有必要。首先,當前關于體育教學的資金投入雖然已經增多,但仍然不夠,尤其是對于一些偏遠地區來說,應用于體育教學的資金更少,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節約體育資源,則需要體育教師自制器材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其次,在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日后的獨立生活奠定基礎。最后,自制體育器材符合我國環境保護原則的要求,可將廢棄物品再回收利用,而且也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在生活中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二、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主要原則
在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中,應當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安全性原則。小學體育教師自制的體育器材,必須具備安全性,保障小學生在使用時不會受到安全威脅。需盡量避免尖銳物品,在材質的選擇上也要符合國家規定要求;二是實用性原則。指的是在自制體育器材的時候,要充分利用身邊可使用的物品和材料,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所自制的體育器材要具有實用性,而不是流于表面,不可使用;三是趣味性原則。小學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其在學習中大多時候都依賴于興趣,因此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時候,要融入趣味性,以吸引學生注意,使其愿意應用自制體育器材,能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
三、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的有效利用
(一)自制體育器材,豐富教學內容
體育運動從來就不局限于某一個器材,或是某一個場地,生活中的許多物品經過改造都能成為運動的好工具。在小學體育教學中也是如此,只要善于發現和創造,便能制作出各式各樣的體育器材,豐富學生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不再將體育運動當作是課業來完成,而是真正地將體育運動融入到生活中,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縫制沙包,開展沙包游戲。沙包這一自制體育器材,在80后、90后的童年中都有出現過,而如今卻很少見。沙包游戲是一項經典的體育活動,即使在科技發達的當下,其也應當成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趣項目。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塊布料,這塊布料可以是家中廢棄的毛巾,也可以是穿不了的舊衣服,在準備好布料后,將布料進行剪裁,把剪裁后的布料用針線來縫制,留出一個小口袋,往其中填入細沙,或是綠豆等,填充完畢之后再將留出的口袋縫制起來。在自制沙包完成之后,便可分組開始沙包游戲,以鍛煉學生的應變能力,讓學生活動四肢,達到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又比如說,在跳高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自制跳高桿。可利用生活中不再使用的廢棄拖把桿來將其作為跳高的支撐桿。在拖把桿上畫上刻度,用硬紙殼和膠水等材料來提高拖把桿的穩固行,確保其能夠垂直于地面。若是拖把桿長度不夠,則可通過橡皮筋來疊加拖把桿。自制的跳高桿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跳高能力,通過刻度來認識自己的水平,并制定科學的目標,逐步突破,從而提高學生的跳高能力。自制跳高支撐桿在價格上更便宜,而且也為學生提供了便利,使其在更多的場合中都能進行跳高訓練。另外,可以用繩子來代替跳高桿,以保障學生的安全,避免其受到運動傷害
(二)活用現有體育資源,豐富體育器材的功能
小學體育教師自制體育器材,不僅表現在其“變廢為寶”,還體現于其能夠利用現有的器材,來豐富器材的用法,提高體育器材的功能性。這種能力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十分重要,既能彌補體育教材不足,又能強化體育教學的實踐性,不局限于體育知識的理論教導,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運動條件。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最為常見的體育器材——跳繩,經過教師的自制改良后,其不再只是跳繩,除了讓學生開展跳繩活動外,還有了別的用法。教師可在跳遠教學中,利用跳繩進行輔助,或是將跳繩作為拔河的繩子,抑或是將跳繩作為障礙繩,讓學生進行障礙跑比賽等。如此利用自制體育器材,有利于提高體育器材的實用性,與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貼合。
四、結束語
現如今,我國小學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小學校園環境越來越好,但是體育教學中的資源仍然較為匱乏,尤其是體育器材更是少之又少。當前小學體育教育中所使用的體育器材價格昂貴,卻又不全適用于小學體育教學中,而且一些偏遠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地區的學生根本用不起這些體育器材。基于這一情況,小學體育教師開始自制體育器材,利用身邊一些簡單的材料、廢棄物品等來制作符合教學需求的體育器材,以提高小學我體育教學水平。在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廢品利用,體現環保性,還有利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總而言之,為豐富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創新體育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小學體育教師應當有效利用自制體育器材,以為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霖.淺談自制體育器材的意義和方法[J].內蒙古教育,2015(02):79.
[2]商健.引導學生開展自制體育器材的方法及意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03):102-103.
[3]丁憲亮.自制體育器材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2):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