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對學生的整體課業成績有直接影響。識字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的既基礎又關鍵之處,學生會識字才能更好地繼續進行之后的學習。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并探討了如何更好地將識字和閱讀教學有效融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閱讀教學
識字、閱讀、寫作、交流是語文教學中基本的四種能力,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這個基礎教學階段,是幫助學生養成上述四種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重要階段。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關系逐漸融合,并廣泛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因此,如何將識字和閱讀更好地結合,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關系
1.識字是閱讀的基礎
識字對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學生,這是一個人成長的最基本元素,就如每個人身體的各種細胞一樣,承擔著“造血”功能。回歸到漢字,所謂的造血功能是指通過大量的讀寫而習得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理想等構成人思想的東西。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識字教學的目的就是“造血”,即閱讀。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只有掌握了字的大意才能完成閱讀,理解漢字表達的內容。可見,在閱讀前學生必須要積累大量的漢字詞匯,這也就要求我們需要先開展識字教學。
2.閱讀是識字的途徑
閱讀是認識生字,幫助學生認識和積累更多詞匯量的重要途徑。閱讀是一個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過程,學生在閱讀學習中,能認識更多的生字,即所謂的“隨文識字”。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通過認識文字的拼音、形態,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字的寫作意圖后,能更好地對博大精深的漢字進行理解和深入思考。可見,在識字后,學生同樣需要閱讀學習來拓展自己的詞匯量。因此,識字教學與閱讀教學需要相互融合。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和閱讀教學的有效結合
識字和閱讀都是一個堅持積累的過程,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識字是開展閱讀的教學,閱讀是幫助學生認識更多漢字的途徑,在教學中,教師不可將兩者的關系割裂,而應該融合在實際教學中。
1.創設靈活的教學情境
相對而言,識字是比較枯燥的,閱讀雖然在形式上相對活躍,但如果學生的識字學習不完善的話,也很難進行閱讀,這樣會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加上小學生有天真愛玩、自控性差的特性,需要教師創設靈活輕松的教學情境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范讀、游戲、多媒體等趣味教學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心態。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的識字和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準備一些動物圖片,在認識“青蛙”、“馬”、“狗”等生字,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讓學生先認識漢字,然后打亂圖片順序引導“看圖找生字”的游戲,讓學生能在娛樂中識字。識字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朗讀,或者表演的形式進行閱讀,加深印象。
2.在識字教學中融入閱讀
在實際教學中,閱讀能培養學生的語感,而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需要掌握大量詞匯。同時,一個字或一句話往往能映射出整篇文章的基調,教學中教師要以詞為切入口,結合作者情感領悟漢字內涵,即識、讀教學結合。如在“植物的感情”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中“勢不兩立”“羞答答”等詞的內涵,先讓學生標記出來,然后組織學生聯系前后語句進行閱讀,將字詞應用到特定語境中,幫助學生理解學習。
3.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識字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依靠拼音閱讀文章,掌握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然后反復閱讀文章中的句子、段落。字或詞匯對閱讀質量造成影響,而語境和全篇閱讀也會影響閱讀質量。如在“曹沖稱象”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完成閱讀,先用一些圖片讓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適時引導閱讀,讓學生掌握文中生字的讀法和意思后利于開展順暢的閱讀。同時延伸字詞,比如“象”和“像”,在閱讀中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字。
三、結語
總之,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看似獨立,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識字是閱讀的基礎,閱讀是識字的途徑。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識字教學和閱讀教學應該相互結合。。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橫寨鄉長塘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