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和落實,教師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維方面的培養,不再是單純的課本知識。小學生正處于認知學習的初步階段,抽象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尚不完善,再加上數學科目本身給小學生的枯燥、難懂的印象,數學教學的開展困難重重。數形結合思想是一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思想,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數形結合思想
引言
數學知識的邏輯性、抽象性、復雜性往往是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學不好數學的主要原因,小學生由于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對數學概念、原理等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有時不能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內容,甚至會對學習數學產生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其中數形結合思想的運用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式。
一、數形結合思想的概念
數字和圖形相結合可以概括為數形結合思想的基本定義,不難理解,數形結合思想的本質就是把所要學的包括數字、概念、原理等枯燥乏味的知識與圖形這種具體的表現形式結合起來,達到幫助小學生理解知識、了解原理和理解解題思路的目的,提高教學效率。總的來說,數形結合思想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能夠幫助學生轉化思路、提高學術能力的一種教學思想,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低年級數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
(一)在概念教學中的滲透
概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在學習課程的具體內容之前,學生要先對要學內容的基本定義、性質等進行初步理解,方便在后續的學習中代入特性等。概念往往是枯燥、難懂的詞句,以小學生的水平可能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在進行概念講解時如能加入數形結合思想,會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概念簡化、具體化,讓學生能直觀、生動地了解概念,并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
如在進行乘法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數形結合思想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定義。乘法歸根結底就是相同數字相加的簡便算法,教師可以從這一特點入手進行舉例。比如請4個學生排成一排站在教室前面,再依次增加相同數量的學生,讓學生說出人數的變化并找出規律。隨著人數的不斷增加,算式會越來越長,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乘法,把原有的“4+4+4……”運算變成“4×n”運算,讓學生對乘法運算有深入的了解,同時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教學中去。
(二)在算理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重點內容就是計算,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覺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程度不夠,不能理解算理,所以忽略算理的講解,只交給學生多種計算方法,導致學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融會貫通,一旦變換題型就不知所措。數形結合思想能夠使算理變得簡便且容易理解,使用此種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如在進行加法12+30兩位數加整十數教學時,可以借助小木棒工具,通過演示讓學生清晰地看見解題過程。首先把10根小木棒捆成一捆,再拿出兩根散的代表12,再拿出3捆小木棒和之前的12根小木棒放在一起,得出12+30=42的結論,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明白加法的計算原理。教師還可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減法的計算原理,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低年級數學教學運用數形結合思想的方式
(一)深入研究教材
教師若想向學生更好地傳達數形結合思想,首先自己應該對數形結合思想有充分的理解,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對教材的章節內容,甚至每一個小的知識點和課后習題都了如指掌,這樣才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找到合適的點引入數形結合思想,保證教學的連貫性和順暢性。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時,教師還應該多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了解其原理和運用方式,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在進行“認識圖形”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引出圖形認識的基本內容,如課本是長方形,教室的地磚是正方形等,讓學生了解圖形的基本特點,如正方形四條邊長相同,然后讓學生自己舉一些其他的例子加深對圖形的印象,對數形結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二)以形教學,簡化教學過程
數學教學在小學階段向來是較難開展的一門學科,因為其缺乏生動性、枯燥乏味,使小學生望而卻步,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有些抵觸、厭煩的情緒。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教師多花時間和心思了解學生的水平和認知能力,以此為基礎,在開展教學時根據當堂課程的內容設計與課程相關的物體或圖形,吸引并擊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小學生想象力、動手能力都比較強,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動手,比如根據老師給出的某些特征畫出圖形,并標記好相應條件,以最終能解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在繪畫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加深學習印象。
(三)數形結合,提升教學效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形結合思想是有科學依據的,根據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數形結合思想能夠把課本中的知識點轉化為小學生已有的知識,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成就感。如在進行“毫米、厘米、分米”之間轉化關系的教學時,只憑教師說10毫米等于一厘米、10厘米等于一分米學生是無法理解的,若此時以數形結合思想進行教學,效果就大不一樣了。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尺子量數學課本,十幾頁大概為一毫米,一本數學課本大概為一厘米,那么十本數學課本就是一分米,這樣的教學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毫米、厘米、分米的理解,能夠更加直觀、清晰地看出它們的特點和相互之間的轉化關系,為后續周長、面積、體積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用實踐指導理論教學。
四、結語
數形結合思想在提高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數學能力、舉一反三等能力上發揮了巨大作用,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審題、解題時都能夠以一種更快捷、簡便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授課觀念和授課方式,在實踐中找到更好的數形結合思想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俞永珍.例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156.
[2]居重駿.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3):140.
[3]余瑩.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147.
作者簡介:
胡戰蘭(1968-)女,漢族,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專,一級教師,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