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改革與實踐

2019-09-10 16:08:46唐瓷
教師教育論壇(高教版) 2019年1期
關鍵詞:改革與實踐

摘要: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新時代教師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本文依據《師范生信息教學能力標準》,系統思考師范學生和未來教師的雙重特性,從“信息素養課程體系建構、信息化教學改革探索、信息化教學能力應用實踐及信息化教學大資源建設思考”等四個方面重構了師范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提出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九維一體”實踐路徑。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教育;師范生培養;改革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 (2019) 01-0067-07

一、引言

當今世界已邁入信息時代,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以及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共同驅動下,人類的生產、生活、學習及思維方式都受到巨大沖擊,新技術與教育的融合不斷深入和創新,全球教育發展已經被深深地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略判斷,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新征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顯著特征,是信息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信息技術逐步從影響教育發展的外生變量轉化為引發教育深層次、系統性變革的內生變量[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2],開啟了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時代。《教育信息化2.O行動計劃》實現了從教育信息化1.O到2.O的跨越,這是教育領域的一個新時代,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全面推動教育現代化,開啟智能時代教育新征程,每個人都要成為教育信息2.O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和創造者[3]。《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的意見》再次強調要深化信息技術助推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工智能、智慧學習環境等新技術與教師教育課程全方位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4]。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是信息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系統工程。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新興趨向。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如何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問題迅速引起廣大教育者的關注,成為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和擬突破的重要課題。

二、問題的提出 (一)信息化教學能力是新時代教師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和重要領域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信息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是信息時代中小學教師必備的重要能力,也是決定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性因素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的根本力量[5]。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僅是信息時代賦予每位教師的責任,也是教育信息化師資力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6]。

師范生作為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主要來源與后備力量,其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將直接影響未來教育質量[7],其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否承擔起實施信息化教學的重任。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作為一個系統化工程,必須從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開始抓起[9]。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已成為師范生培養的重要目標,是新時代教師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和擬突破的重要問題。

(二)提高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是適應新時代教師教育發展的內在需求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1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要“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使信息化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常態”、“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考評體系”[11]。《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指出: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變革[12]。 《教育信息化2.O行動計劃》把“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普遍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作為重要目標。《教育部關于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O的意見》再次強調要深化信息技術助推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人工智能、智慧學習環境等新技術與教師教育課程全方位融合。

(三)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現狀難以適應當前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需求

目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存在諸多問題,面臨巨大挑戰。一是高等師范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對于基礎教育明顯滯后,對信息化教學能力重視不夠、應用不好,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不足等問題突出;二是相當部分的師范院校延續了傳統教師教育的培養模式、以傳統的方式培養新時代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師范畢業生難以滿足中小學信息化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與新時代教師教育要求明顯脫節、面臨巨大挑戰;三是高等師范院校對基礎教育信息化研究不足、結合不夠,畢業生難以適應基礎教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需要,高等師范院校在引領基礎教育信息化方面作用發揮不夠;四是高等師范院校缺乏面向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系統化課程體系,缺乏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實踐的系統化支撐手段[13]。

三、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相關研究 信息化教學能力是在真實的教學情景下,教師基于個體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轉化學科知識,設計、組織并實施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體,是信息化環境下教師順利開展教學的前提和保障[14]。

傅德榮[15]、張建偉[16]、何克抗[17]、王衛軍[18]、顧小清[19]、閆寒冰[20]等對信息時代教師能力結構及信息化教學能力構成開展了相關研究。《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將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定義為“中小學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改進其工作效能、促進學生學習成效與能力發展以及支持其自身持續發展的專業能力”[2l],并從“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評價與診斷、學習與發展”等五個方面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進行了闡釋。2018年6月29日,教育部一中移動“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與培養模式實證研究冶課題組”頒布了《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22],“標準”涵蓋了“基礎技術素養、技術支持學習和技術支持教學”等3個能力維度、9個一級指標和26個關注點[23],為師范院校優化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王衛軍[24],馮友梅[25]等從教學主體出發,探討教師在新環境下改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能力的方法、路徑與策略;趙玉[26]、解月光等[27]、閏麗芳等[28]、鄭小軍[29]等學者對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張曉紅等[30]、左明章等[31]、唐瓷[32]等對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進行了探討;楊哲[33]、周紅春等[34]、姜藺等[35]、尹睿等[36]、錢靜珠等[37]從不同角度研究了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問題。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聚焦于中小學教師、(高校)中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的尚未成體系開展研究。在培養模式研究方面,主要基于短期的、專項的信息技術技能或信息素養的培養,基本是采用孤立、靜態的視角,研究與實踐的重心聚焦于單一路徑和策略,尚未形成有效的培養模式。我們認為:對于新時代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應重點關注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是以《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為基礎,結合“互聯網十時代”的教育教學特征,統籌考慮師范學生和未來教師的雙重特性,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作為一個動態、持續的整體來研究;二是通過優化培養目標、重構培養體系(課程、教學、實踐)、加強信息化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應用等實證研究,建立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立交橋,通過對有效培養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各項策略進行實證研究,建構易推廣、可復制的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四、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建構與實踐

成都師范學院主動順應國家教育信息化戰略,積極應對新時代教師教育改革發展需求,落實“互聯網十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圍繞解決師范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不斷探索信息時代教師培養模式,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未來教師培養過程,努力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

(一)重構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在新時代教師教育、教育信息化2.O行動計劃等相關理論研究研究基礎上,結合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學校重構新時代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模式,其培養模式改革示意圖如圖1所示。

1.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立德樹人、師德師風”教育全面融人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培養適應未來信息化教學需要的新型教師。為滿足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需求,學校在夯實傳統教師素養的基礎上、強化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優化“基礎平臺十素質拓展”課程體系。將師范生的“教師基礎能力、教學能力、教育能力、教研和自我發展能力”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在課程教學、實踐訓練教學見習、技能考核等方面融入信息技術元素,以培養滿足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需求的優秀人才。

2.改革信息素養課程體系。周東岱[38]等認為: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總體較弱,具體表現為:技術素養不高,技術與教學融合能力較弱,專業發展意識與能力不強,設計與組織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較弱等。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課程體系不系統、缺乏實踐支撐等。為此,學校把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作為未來教師培養的重要抓手,通過加強信息化教育理念引領、優化師范生信息素養課程體系、改造傳統信息技術課程、增設信息素養拓展課程、建設信息化教學能力網絡資源共享課程等方式優化了信息素養課程體系。

(1)增設師范生信息素養基礎平臺課程。為突破師范生信息素養單一課程培養模式,學校以完善信息素養理論、掌握信息化教學能力為導向,在本科低年級設置面向所有師范生的信息素養基礎平臺課程。

(2)改造傳統信息素養課程。從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現狀及熱點出發深度改造《計算機應用基礎》、《現代教育技術》、《課件設計與制作》、《計算機輔助教育》等傳統課程,同時結合中小學信息化教學實際需求,增加《師范生信息化教學理論與實踐》。

(3)調整信息素養類拓展課程。學校以選修課形式先后開設了《微課設計與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PHOTOSHOP平面設計》、《師范生信息技術能力訓練》、《信息化教學設計》等60門信息化素養類拓展選修課程。

(4)重構信息素養選修課程體系。圍繞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五個維度(技術素養、計劃與準備、組織與管理、診斷與評價、學習與發展),構建了“模塊化、菜單式”拓展選修課程體系,豐富了師范生信息素養課程資源。

3.常態化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在師范生教育教學過程中,強調將信息技術融入各類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授課教師以身示范。廣泛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翻轉課堂教學、信息化教學能力主題沙龍等。

(1)推動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教學改革。讓學生在學習課程的同時理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掌握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要領、理解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全面創新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方法與技術;

(2)開展基于慕課的輔修學習。每期要求學生通過中國高校東西部課程聯盟、中國大學慕課網、學堂在線、網易云課堂等慕課平臺學習同名或相近的信息素養或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課程,并按規定納入考核;

(3)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專題講座或教學沙龍。系統組織教育信息化相關學術講座或教學沙龍,要求學生每期參加信息化學術講座學習次數不低于5次/期,參加各類教學沙龍不低于30學時/期,并進行嚴格的考勤。

4.信息化教學能力實踐應用。加強見習、實習、研習于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開展遠距觀摩與教研、虛擬現實教研、在職培訓提升等。

(1)設計覆蓋全程的以“見習、研習和實習”一體化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包括教學觀摩、學校體驗、課程研修主題探討、探究反思等環節的見習、研習和實習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全程滲透,分層推進。

(2)開展遠程課堂同步觀摩和教育交流活動。為加強師范生對基礎教育課堂和教育活動現場的感性認識,解決師范生教育見習常態化、隨機化問題,學校充分運用遠程交互式沉浸教室定期與中小學開展課堂教學及教研活動的現場觀摩互動,讓師范生在學校就能夠參與一線中小學課堂觀摩與討論。通過信息技術培養師范生適應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和教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5.信息化教學大資源建設。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2.O行動計劃》,優化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策略,引進、建設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理論與實踐慕課、建設基于信息化教學行為鍛煉的微課資源、建設優質中小學信息化教學課例資源等。一是積極引進優質慕課資源,引導和組織學生學習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相關課程;二是成體系立項建設教師教育資源共享課程,逐步形成“校級一省級一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體系;三是“以賽促建”,通過組織開展教師微課、信息化教學能力專項競賽,推進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資源的建設和應用;四是校企合作,協同建設教師教育信息化課程資源。

(二)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實踐

為有效提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學校主要從9個層面系統進行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其培養實踐改革示意圖如圖2所示。

1.信息化理念引領。通過理念引領,增強師范生對新時代信息化教學理念的心理認同,明確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目標和達成方式,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融入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

2.信息技術技能訓練。依據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結合中小學教師工作實際,通過教育大數據測評。開展“以評促教、以評促練”的個性化教學,全面促進信息技術的技能提升。

3.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在師范生教育教學過程中,廣泛開展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育教學。一方面通過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方式推進師范生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另一方面也讓師范生浸潤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氛圍,潛移默化地提升師范生在信息化背景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

4.遠距互動教學觀摩。通過遠距互動教學系統,師范生觀摩中小學課堂教學現場,真實感知中小學智慧課堂,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與中小學一線教師開展對話與協作,將中小學教師所需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與日常學習和訓練有效融合,增強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5.遠距混合式教研。通過遠距互動系統,開展四方(高校教師、師范生、一線中小學教師、教研員員)混合式教研實踐。進一步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與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研究能力進行融合,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師范生自我研修與發展的能力。

6.“在職”教學見習。通過智能微格教室,師范生開展教學模擬、指導教師全程督導:一是在虛擬現實的課堂里將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行轉換實踐;二是基于同專業的同伴互助見習實踐;三是創造環境,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與實踐同學校的“國培”、“省培”有效融合,通過與參培教師的深度交流與實踐互助,進一步縮小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與真實工作的差距。

7.信息素養測評。學校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育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目標、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學生信息素養評價指標體系,按照師范生信息素養結構體系和評估模型,出具信息素養測評報告,實施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培訓,為個性化教育教學提供參考和決策依據,我們開展信息素養測評及教學示意圖如圖3所示。

8.信息化教學能力診斷。借助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綜合測評系統和學習分析技術,通過對師范生教學行為進行視頻切片分析,形成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診斷報告,以便整體把握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并依據診斷報告,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提升建議或學習課程,指導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改進和訓練,并通過自適應模式全面優化和提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

9.開展師范生信息化教學競賽。學校每學期組織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競賽,每年開展基于微課、翻轉課、智慧課堂的教學比賽,逐步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以賽促用的良性循環,通過競賽檢驗和提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凸顯師范生信息化教學特色。

五、結語

(一)主要成效

通過優化完善師范生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信息技術支撐的課程體系以及強化師范生信息化應用能力培養等舉措,落實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明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終生學習的理念得到有效培養。對教育實習和畢業生的調研中,90%受訪校長認為,和同類師范院校相比我校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過硬,更能適應信息化教育教學要求。近幾年,師范生在全國師范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等活動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4項,省級信息化相關各類競賽獎項105項。總體來看,師范生培養改革成效顯著,學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明顯提升。

(二)反思

1.全面提高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某種角度上講,高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是提高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我們首先應提高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從而能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確保都能以信息化的教學模式、策略和方法開展教學,將信息技術與所有課程進行深度融合,通過師生的廣泛深入實踐來提升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

2.統籌推進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各項工作,做好相關保障。高等師范院校應高度重視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應從頂層而設計、環境建設、體制機制、課堂應用、融合創新等各方面系統推進,為師范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提供必要軟硬件環境。

3.著力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普適性和應用能力。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必然依托于師范生所在院校的軟硬件設施,但師范生畢業后所面臨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千差萬別。因此,在提高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師范生的遷移、推廣和實踐能力,要著力提高師范生的自我學習和快速適應的能力,以便能夠盡量縮小與中小學實際教學的差距。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專訪華中師范大學校長楊宗凱:融合信息技術重構教育生態[ EB/OL].https://baijiahao.baidu. com/s? id = 1566113560437902&wfr =spider&for= pc. [2018-11-22].

[2]教育部.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努力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xwfb/s271/201801/t20180131一326089. html[2018-01-24].

[3]雷朝滋.教育信息化2.O:開啟智能時代教育的新征程[J],中國網絡教育,2018 (04):1.

[4]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九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 EB/OL].http: //www. moe. gov. cn/jyb_ xwfb/xw—zt/moe_357/jyzt_2018n/2018_zt18/zt1818_pl/mtpl/zgjyb/201809/t20180921—349593. html[ 2018-12-24].

[5]杜玉霞.基于“互聯網+”的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 (8):86-92.

[6]李毅等.中小學信息化教學關鍵影響因素的多維度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 (10):44-50+95.

[7][19]閏寒冰,李笑櫻,任友群.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評工具的開發與驗證[J].電化教育研究,2018( 01):98-106.

[8][12][37]周東岱等.基于新標準的師范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7(07) 42-46+66.

[9]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

[EB/OLl. http: //www. moe.edu. cn/srcsite/AOl/s7048/201007/t20100729 _171904.html.[2018-10-29]

[10]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6/s33421201606] t20160622 _ 269367.html.[2018-10-29]

[11]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EB/OL].http://www.moe.

gov.

cnlsrcsite/AlOl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 html. [2018-10-29].

[13]左明章,盧強,雷勵華,困惑與突破:區域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5):104-111.

[14]傅德榮.教育信息化與教育信息能力[J].中國電化教育,2003,(2):12-14.

[15]張建偉,師書恩,苗逢春等.中小學教師的教育信息技術績效標準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2): 17-20.

[16]何克抗.正確理解“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目的、意義及內涵[J].中國電化教育,2006,(11):20-21.

[17]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97-110.

[18]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45-60.

[20]祝智庭,閏寒冰.《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2015.9:5- 10.

[21]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發布.[EB/OL].https://mp. weixin. qq. com/s/Kra4hmm7A9xT6MdrcVAvSg.[2018- 11- 12].

[22]任友群,閏寒冰,李笑櫻.《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解讀[J].電化教育研究,2018 (10):1-9.

[23]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9. 116.

[24]馮友梅.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電化教育,2012,(4) 69-72.

[25]趙玉.職業教育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策略與效果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 (08):130-134.

[26]解月光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專業能力結構模型及發展階段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 09):1-7 +15.

[27]閆麗芳.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校本培訓實踐及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 (02):78-80.

[28]鄭小軍等.“四教一體”教研模式助推職校信息化教學的策略及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 (12):43-45+ 49.

[29]張曉紅,張占成.山西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的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0):8-11.

[30]左明章,盧強,雷勵華.困惑與突破:區域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 (05):104-111

[31]唐瓷.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路徑與實施策略——基于學校信息化建設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調查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 (12):70-73.

[32]楊哲.新建本科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以陜西高校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 (14):61-64.

[33]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 01):42-44.

[34]姜藺,韓錫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遷移的分析框架[J].中國電化教育,2018( 04):17-25.

[35]尹睿等.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建設的績效分析——基于G省10所高校的調查數據[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 (04):71-75.

[36]錢靜珠,丁國勇.“互聯網+”時代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 (10):78-81.

猜你喜歡
改革與實踐
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農業院校《食品分離技術》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面向區域產業的軟件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基于一體化教學《電子產品生產與管理》課程的改革
東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8:41
以就業為導向談高校琵琶演奏教學中的改革與實踐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0:13:15
通識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專業建設的改革與實踐
辦公室業務(2016年9期)2016-11-23 09:47:56
基于科學計算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數值計算方法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8期)2016-09-30 00:52:25
基于“雙證融通”的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22:12:27
獨立院校車輛工程專業課程設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 07:39:46
植物檢疫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45期)2016-06-24 19:02:04
《高爾夫技術》課程三維教學目標的改革與實踐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38期)2016-06-12 15:29: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三级在线|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丝袜国产一区|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一二区| 久草中文网|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69免费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视频入口| 99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不卡|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欧美激情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亚洲黄网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超碰免费91|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亚洲人成网址|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欧美啪啪网|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二区视频|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九一九色国产|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另类欧美日韩|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日本www| 四虎成人精品|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蜜芽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欧美笫一页| 国产系列在线|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色中文| AV在线麻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国产a网站| 在线中文字幕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欧美区国产区|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午夜a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啪啪啪亚洲无码|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h视频在线| 在线无码九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国产香蕉| 97se亚洲|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