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高中物理課程皆是在應試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進行教學。如此一來,固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但卻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認識。因此,采取何種舉措才能扭轉物理教學長期低效的現狀,以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理應成為廣大高中物理教師當前應重點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性;導入;合作;整合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質教育的推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已然成為廣大教學工作者的共識和共同追求目標。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當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培養擺在教學的突出位置,并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來優化物理教學過程,從而促使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能夠在最大幅度上得到提升與發展。下面,筆者就對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策略做些總結。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作為一節課的開端,它雖然所占時間很短,但卻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著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好惡程度。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一定要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基礎上,貼合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以此來聚焦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以“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節,我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各種物體的運動,其中有飛奔的獵豹、夜空中的流星、地球的自轉、日出日落等等,以使學生明白世間萬物都在運動,且物體運動的速度有快有慢。之后,我向學生播放了牙買加短跑名將博爾特打破100米世界記錄的視頻。待其播放完畢,我向學生問道:“在100米比賽中,裁判是根據什么判定博爾特得冠軍的呢?”通過交流討論和我的進一步引導,學生一致認為運動的快慢同通過的位移和運動的時間都有關系。如此,通過對導入環節進行精心設計,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啟發了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為接下來教學內容的講授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有效的教學活動應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統一,即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實踐者。因此,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應當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課堂的主動權盡可能地還于學生,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來引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參與,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學“摩擦力”這部分內容時,我先是利用課件向學生出示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并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了摩擦力的定義。之后,我向學生問道:“你認為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待學生自由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共同設計一份實驗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實驗器具來對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驗證。在這一過程中,各小組的積極性都很高。與此同時,我會在行間巡視,并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予以一定的指導和點撥,以便為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掃清障礙。如此,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重視教學資源整合,優化實驗教學過程
物理作為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教材中的很多理論都是由直接經驗發源的,由此可見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受空間和實驗材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很多物理實驗無法進行清晰、直觀地模擬,這便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對此,我們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不妨運用信息技術來整合教學資源,以突破物理實驗教學的時空限制,從而達到深化學生理解認識,優化實驗教學過程的目的。
在教學“平拋運動”這部分內容時,為了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我決定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以期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首先,我利用flash動畫模擬重現了小球的運動過程,并在兩個小球之間“畫”了一條紅線,使直線隨小球一起下落。之后,我放慢了動畫的播放速度。這時,學生發現在小球自由落體和直線運動的過程中,直線始終保持水平,如此便使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了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如此,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有機整合,不僅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內容,而且還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實現了實驗教學效果的優化提升。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要想獲取高質量、高效化的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勇于革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并積極探索和尋求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以獲取理想中的教學預期。
參考文獻
[1]陳廣宏.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158.
[2]趙海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0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