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都篤
摘要:隨著新媒體在大學生中不斷的普及,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中,人人都成為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信息以平面化的形式傳播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正能量性質的、有益于課堂教學的素材,把這些有意義的素材運用到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來。網絡新媒體時代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工作方式和理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開創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有著信息量大、互動性強、平面化傳播、傳播速度快等特點,由此給大學生思想政治信息的傳播帶來了更廣闊的傳播平臺。一方面,新媒體打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依靠師生面對面形式傳播的限制,使教育信息借助新媒體實現了跨地域無誤差傳播,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另一方面,新媒體為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溝通橋梁,借助新媒體,師生間可以實現實時交流和溝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大為提高。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碎片化信息傳播方式,便捷、快速正成為時代標簽。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改變觀念,主動進入到微信、微博空間,充分運用微信、微博的思想傳播和轉發、評論功能,結合正能量素材,搶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導意識,將其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統課堂教學中來,引入微信、微博平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課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微信、微博中,讓大學生們在興趣中主動關注、轉發及評論,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豐富案例材料的同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從而更好地引導大學生倡導文明、共同成長,形成線上線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教學的良好局面。
二、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隨著新媒體在大學生中的普及以及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運用新媒體的步伐則不應緩慢,許多教育者仍局限于通過書本、電視等途徑來獲取新聞和知識,獲取途徑較為單一。面對各類新媒體時,一些教育者仍表現出茫然和無措的狀態,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獲取信息的廣度和速度遠遠落后于大學生群體,這不僅給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帶來極大的阻礙,也導致教育者權威性地位受到嚴峻挑戰。
與此同時,新媒體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的特點,導致一些負面信息、虛假新聞,以及錯誤價值觀念每天都以數以萬計的數量在新媒體中產生并傳播,使大學生每天接受都接收到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由于大學生身心仍處于不成熟階段,信息鑒別能力和抵抗誘惑能力仍較弱,在這些錯綜復雜的信息影響下,無疑會對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造成負面影響,并給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的挑戰。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給大學生帶來復雜的社會心理、文化和輿論環境,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新媒體具有虛擬化的特點,給學生自由發布言論、進行網絡社交等活動帶來了極大便利。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內容等方面具有很強的現實性,面對日新月異、變化無常的新媒體,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始應對前所未有的沖擊。
三、加強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首先,高校教育者在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能一邊倒地側重于新媒體而忽視傳統媒體的作用,而是要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的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特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環境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能力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努力學習新媒體知識和運用方法,積極提高自身在新形勢下的適應能力。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了解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行為習慣,探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手段,借助新媒體將現實與虛擬進行有機結合,帶動現實中思想政治教育實現長效發展。高校應積極搭建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一個集新聞資訊、課程學習、互動討論,以及知識分享等多個板塊于一身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內容。
網絡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存在挑戰的同時,也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楠.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J].中外企業家,2019(02).
[2]習靜.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領導科學,2019(07).
[3]林堅.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