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運濤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應用。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播音主持領域當中,不僅提升了工作效率,而且出創新了信息交流傳播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現狀;其次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播音主持;應用;研究分析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于播音主持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嚴峻的挑戰。為了更好的立足于當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當中,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播音主持工作方式方法,能夠更好的滿足受眾需求。
一、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現狀分析
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應運而生,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完成過去人類所無法完成的任務,極大的降低了工作難度及強度,工作效率明顯提升,憑借自身的眾多優勢,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樣的,播音主持領域也是如此,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中的應用,極大的改變了傳統媒體工作形式,它的應用,促使播音主持行業朝著人工智能輔助播音的方向發展。最近幾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功能的不斷強大,是否能夠完全取代播音主持成為喋喋不休的話題。播音主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為了能夠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中的應用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探討
(一)代替主持人進行語音廣播
現階段,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實現了人工智能播音程序,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能夠實現一些具體任務。舉個例子來說,能夠替代主持人完成語音廣播工作等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當前僅能夠完成一些較小難度系數的工作內容。例如:小米公司研發的智能語音助手小愛同學,就能夠完成對主人的所下達的簡單指令的操作。同樣的,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來進行簡單的語音廣播,能夠有效的提升人工廣播效率及準確性[1]。這樣一來,就幫助播音主持人員擺脫了以往簡單、重復的工作任務,工作強度明顯降低。
(二)擔任助理主持人
播音主持人在語音廣播的過程當中,對于自身的專業水平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要熟練、準確記憶播報內容,并在此基礎之上產生深刻理解。但是,我們都知道大腦的能量存儲是有限的,要想完全理解所有領域的內容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做到的。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知識也在時刻更新,流行文化也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也就無法進行快速更新與研究,這給播音主持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基于此,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播音主持領域當中,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播音主持人播報的過程當中,能夠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不僅能夠存儲大量的信息知識,同時也能夠快速的識別到所檢測的內容,及時的更新信息,這樣一來,人工智能信息也就具備了更加高效、準確的優勢。舉個例子來說,2017年微軟“小冰”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撐下,在《異想天開》《非你莫屬》等多檔節目當中化身成為主力主持人,為廣大求職者加油助力,取得了更佳的節目效果[2]。
(三)情感機器人
現階段,人類智慧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使其更加的人性化、形象化,甚至具備了人類思維,人類語言模仿、人類情感模仿等方面的能力。不僅如此,大數據、計算機晶體以及神經系統的應用,進一步的促進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人類之間產生了更加明顯的差異。情感機器人的出現,涉及到更多復雜的技術,將其應用于播音主持領域當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播音主持效果。情感機器人配備了一系列智能實體硬件,使得機器人實現了對人類情感的模仿,然后通過實體形象的方式展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在科技、文化以及媒介共同創新的背景下,情感機器人的出現及應用,為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難看出,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當中,人工智能情感主持人已經成為播音主持人領域的發展方向之一,雖然現階段情感機器人的人工情感合成程度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隨著我國專家學者對于這一方面的研究的不斷深入,在不遠的將來的情感模型將會更加的完善,進而賦予情感機器人更加豐富的情感。
但是,在這里需要我們指出的是,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播音主持行業的發展,但是主持人以及播音員卻依然的是無法被完全替代的。主持人不僅承擔著信息的傳播工作,同時還需要進行情感的深層次交流,優秀的主持人所具備的獨特人格魅力以及語言魅力是機器人無法模仿的,因此只有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才能夠更好的促進播音主持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為播音主持領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本文通過分析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現狀,并探討了該技術在播音主持領域的應用,旨在提升播音主持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其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瑩.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J].傳播力研究,2019 (20).
[2]周靜.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領域的優勢與挑戰[J].新聞傳播,201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