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清
摘要:戈夫曼將人比作舞臺劇演員,將社會比作舞臺。他認為,人通過社會這個大舞臺努力展示自己,以完成自我形象在他人心目中的塑造。作為公眾人物的偶像明星,則更需要樹立符合自我形象的人設來作為自己“表演”與“展示”的外包裝。藝人偶像利用標簽化的人設來擴大粉絲數量并提升公眾好感度,但是隨著“人設崩塌”事件在網絡中的接連發生,公眾對于“炒人設”的名人出現了一定的抵觸和排斥心理。本文以“人設”這一話題為核心,以傳播學知識為基礎,探討其設立的必要性、崩塌的原因以及如何減少由人設崩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關鍵詞:人設;標簽化;營銷;偶像
一、人設崩塌的原因
(一)從偶像方面來說,偶像人設崩塌的原因有兩種:一是因為經紀公司宣傳力度不到位或者是人設定位不合理;二是因為偶像做出與人設相反的行為,在受眾心中顛覆之前的良好正面形象。明星的人設本就是商業利益與娛樂效果共同作用的產物,對于很多偶像來說,保持其人設是鏡頭和鎂光燈面前的表演,是作為藝人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對于人設與本性嚴重不符的藝人來說,其人設崩塌的可能性是阻礙事業發展的危險因子。
(二)從受眾方面來說,偶像對于人設的過度營銷與宣傳引起了受眾內心的反感與排斥。受眾的媒介覺醒已經提高,當一個明星因某一正面事件頻繁上微博熱搜時即使是因為其自身的名氣而引發的討論量,在這種情況下受眾也會認為明星是花錢買的熱搜,特別是炒作與受眾認定形象不符合的人設時更容易引起受眾的敵視與抵制。因此很多經濟公司在某些情況下會主動選擇不上熱搜來保留住受眾好感度。
二、人設對于偶像的必要性
(一)“人設”幫助偶像形成自己獨特的標簽與記憶點
信息豐富導致注意力的缺乏,偶像明星要穩定并逐漸擴大粉絲群體、增加非粉絲群體的認知度和好感度,就必須要吸引住其目光使這一部分群體所帶來的“注意力經濟”達到最大。隨著信息量的不斷增加以及新生代偶像的不斷涌入,偶像明星留住忠實粉絲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樹立一個契合受眾興趣點且獨特有個性的人設成為了明星偶像的首要選擇。以藝人魏大勛為例,在“男神”人設失敗之后,經濟公司為其重新設立了“摳門小氣”的人設。這一設定在娛樂圈可謂是另辟蹊徑,極具創意和個性,不久便被公眾所熟知并接受。這一人設成為了魏大勛的一個標簽和記憶點,很好地提高了其知名度,并且人物與符號之間形成了很緊密的聯系。
(二)快餐文化與亞文化之下受眾尋求認同感與歸屬感
面對信息爆炸的當今社會,很多人缺乏進行深度理解的耐心。現如今,很多人寧愿變成內心孤獨的“沙發土豆”也不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了解他人。于是乎他們將三維立體的人進行扁平化歸納,將他們“降維處理”成二維化符號。因此人們
將“吃貨”“學霸”“睡神”等符號成為定義一類人的標簽。又由于社交網絡的發達,人們通過網絡很容易尋找到擁有同樣興趣愛好的人。所以當明星的人設契合受眾的興趣點時就很容易使受眾在其身上找到認同感與歸屬感,自然而然,偶像的粉絲數量就會不斷增加。
(三)人設有利于偶像形成個人品牌,增加粉絲紅利
明星的名氣直接反映在曝光量、代言量、出場費、片酬等方面,但投資商和品牌商在選擇藝人的時候不僅僅只考慮其知名度,其公眾形象是否契合企業產品也是考慮的重要因素。這是因為受眾很容易將明星的公眾形象和個人氣質與其代言的產品及企業形象相聯系,明星代言人的粉絲會將對偶像的喜愛投射到其代言的產品上。粉絲集體的購買能力十分強大,比如在2017年周杰倫粉絲團為其應援金額達到了5.88億元。偶像的正面形象能給企業帶來巨大利潤,同時偶像形象的崩塌也會給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因此當偶像因負面消息難以挽回公眾信任時,品牌商會馬上終止其代言人的身份,因為消費者很有可能把對偶像的不滿情緒發泄在企業上,出現抵制該企業產品的行為。
三、應對“人設崩塌”的解決之道
(一)設立與“自我”性格相符合的人設
明星與其背后的團隊都應該理性認識到,藝人真實性格與其人設相差程度與其被公眾揭穿的可能性成正比。受眾具有是非判斷力,同時也具有強大的信息收集能力。一旦偶像的虛假人設露出了一丁點馬腳,公眾很可能順藤摸瓜最終導致偶像身敗名裂。因此偶像應多一分真誠,多一點正能量傳播,少一點虛假。
(二)增強自身實力,創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現如今很多人將“偶像”二字視為貶義詞,用來專指那些名氣大而能力小的藝人,而往往這一類藝人又需要依賴“人設”來營銷自己。防止人設崩壞的方法之一就是將公眾的注意力和期待轉到自己的其他方面,歌手專注于唱作水平的提升、演員專注于演技的進步,用自己的實力贏得觀眾的掌聲和好感。而往往受觀眾喜歡的實力型藝人其人設與真實性格吻合度更高,其人設崩塌的可能就會越小。
(三)講究公關技巧,注重應對策略和宣傳方法
明星出現負面消息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只要明星沒有違反法律準則、社會道德與國家政策,經紀公司應該在負面消息特別是謠言形成的初級階段即時采取措施以最大可能防止事態的惡性化、嚴重化發展。如果負面消息是謠言,則需要第一時間出來辟謠并公布真實情況以防止失真信息的擴散,消除受眾的誤解挽救偶像的形象。如果負面消息屬實,則偶像第一時間則需要出來道歉并承認錯誤,盡量降低自己在受眾心目中人物形象和口碑的敗壞程度。
參考文獻:
[1]官笑涵.新媒體時代人設的營銷傳播思維[J].媒體營銷,2017(19):52-53.
[2]范曉青.“場域”視角下明星人設的“崩塌”與“構建”[J].今傳媒.2018(3):49-50.
[3]王莎.社交媒體時代明星人設塑造探析[J].學術研究導刊,2018(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