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玫
摘要: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意義和作用,基于促進學生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生長,完善提高學生的心血管功能,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及抗病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其后提出了一系列小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體質的策略和方法途徑。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體質;教學方法;意義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意義和作用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行和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質提高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體育作為小學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傳授體育相關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一)促進學生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生長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黃金階段,其軟骨組織及骨骼發展對于學生后期身體健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學生肌肉和關節韌性的發展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發育。通過體育教學,教師可以開展適當的培訓鍛煉,提高學生的肌肉的彈性,促進其肌腱增厚,提高學生的身高,實現其關節的靈活性。眾所周知,在肌肉的發展過程中,身體各個部位的發展都可能影響肌肉的平衡生長。通過一系列的體育鍛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肌肉組織結構,使肌肉盡快適應身體強度,并促進肌肉的形成,提高肌肉力量,使學生變得更加強壯,不斷滿足后期體育項目活動開展的需要和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使其放松肌肉,促進身體內部正常代謝,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其中有氧運動能夠加快肌肉的形成,提高學生對于自身肌肉的控制力和運動能力。
(二)完善提高學生的心血管功能
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能夠推動體育課程的優化開發,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和運動能力,促進其血液循環,在運動過程中增加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完善其心血管功能,從而有效調整心率,加強內部血管的彈性,另外,適當的體育項目活動教學能夠強化學生的呼吸能力,對心血管功能起到一定的完善和促進作用,為學生后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前提基礎。
(三)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及抗病能力
在開展體育活動教學時,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離開教室,接觸到外界的事物,感受新鮮空氣并且適當照射紫外線,通過陽光的照射使其皮膚養分得到提高,同時提高學生抗紫外線能力,及抗病能力。室外的體育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接觸自然環境,提高抵抗力,降低流行病的發病率。小學體育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也是當前我國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我國主要的后備軍,其身體素質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民素質的提高,要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國家的核心發展力,積極開展群眾體育工作,對小學階段學生的體育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小學階段的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全面管理,從而推動我國體育行業的良性發展。
(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小學體育教學的高效開展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體育項目活動合理開展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情緒,消滅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尤其是體育競賽活動,學生可以通過了解規則,遵守紀律,在競爭和合作中尋求平衡發展,養成吃苦耐勞、永不分放棄的精神,從而提高其心理素質,使其面對后期的學習和工作能夠奮發圖強、堅持不懈,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形成良性競爭,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體質的策略和方法途徑
(一)加強力量訓練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力量是體現學生身體素質的最直接表現,也是衡量學生身體素質是否達標的主要依據,因此在進行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力量訓練是提高其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和方式方法。有效的力量訓練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其自信心。一方面,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之前,應當對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明確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并且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制定出相關的身體力量訓練策略和方式。如果教師在開展體育項目活動之前未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了解,這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傷或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在對其進行力量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循序漸進,遵守小強度、高頻率的原則,不能一蹴而就,不然會對學生的后期肌肉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將力量訓練融入其中,例如,在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往返跑、往返跑充分提高學生的耐力和爆發力,同時應當強化其投籃的訓練,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經過往返跑和上肢訓練的有效鍛煉之后,再進行長跑,開展有階段性的體育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力量。
(二)積極開展高速運動訓練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高速運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發展,高速運動能夠有效刺激學生的運動神經,提高各個器官之間的運動性能,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階段的學生高速運動能力十分有限,教師應當以此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鍛煉和提升。例如,在進行足球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變向跑、變速跑等項目內容,通過這樣的高速運動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調整呼吸心率,提升其肌肉運動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自身的變化,學會自我調節。另外,在課堂教學的休息時間或是課堂即將結束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蛙跳,調動其全身各個器官與肌肉的積極性進行高速運動,從而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鞏固,強化學生的身體發展。
(三)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要全面充分的提高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時間是無法滿足其實際需求的,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化體育鍛煉意識,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使學生在課余或工作時間能夠自主鍛煉,將體育貫穿于其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和階段中。例如當前社會有很多運動APP,能夠對運動步數進行有效的統計,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APP,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的路程目標,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體質,教師應當加強力量訓練,積極開展高速運動訓練,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秀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意義[J].中華少年,2017.
[2]王媛媛.高年級體育課學生懈怠現象的分析及改進措施[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8.
[3]王彩珍.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分析--從體育功效到學生身體素質提升[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6 (1).
[4]湯梅燕,彭榮陽.簡析小學階段體能訓練的方法及意義[J].運動,2017 (17).
[5]孫軍紅.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7,8 (8):75-76.
[6]盧文廣,潘國良.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 (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