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實
關鍵詞: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
羽毛球運動是一種全身性的、有氧和無氧運動相結合、空間感、力量、速度、柔韌性、協調性、靈活性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運動。羽毛球運動作為我國優勢項目運動之一,不受性別、年齡等限制可依據個人的身體條件進行調整,其隔網對抗、無身體接觸不容易造成損傷。通過查找文獻與各類材料了解到,目前有關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開展現狀的調查相對較少,因此,本文從學生喜愛程度、課程設置、教學狀況、師資建設、場地器械等方面考察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的開展現狀。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天津市10所大學進行開展羽毛球課程現狀的調研活動,其中包括六所本科院校和四所高職院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高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其中針對高校大學生通過填寫問卷的形式了解大學生對羽毛球課程的喜歡程度。
二、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開展現狀
(一)天津市大學生參與羽毛球課程的態度
體育態度是人們對體育現象在自身生活中重要程度的評價、判斷,是體育情感的直接流露,它與人們的體育需要、體育價值觀、體育生活中的直接體驗有著密切的關系[1]。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好成績的取得,換句話說,一名學生對待學習有著樂觀積極地態度,同時對學習有著很強的獲取心,通常情況下都可以做到的。相反,低沉消極的學習態度對待學習總是提不起精神,自然不會主動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率低。
(二)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設置和教學現狀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除去體育類專業院校以外,其他高校開設的羽毛球課程多以選修課為主,其課程教學內容主要有介紹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歷程、羽毛球場地介紹、羽毛球球拍和球、基本技術和基礎技戰術等。以上內容為羽毛球課程的基礎內容,對于從未接受過羽毛球專業訓練和學習的在校大學生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的。從調研中也發現,90%的大學生是從未經受過專業訓練或者從未學習過以上技術。在初次學習這些技術的學生中,有50%的學生表示羽毛球的專業技術性強,學習起來有困難;15%的大學生表示羽毛球課程雖然難,但是喜歡羽毛球這項運動,愿意努力學習;10%的大學生表示90分鐘的課程,運動量有些大;還有5%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
(三)天津市高校羽毛球場地器械現狀
羽毛球體育課程是由羽毛球場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組成。場地器械是開展運動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2],符合標準的場地設施可以很好的調動起學生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天津市10所高校的調研可知,全部高校都設有室內羽毛球場地,且羽毛球場地數量少,其中,80%的高校設有鋪上專業塑膠的羽毛球場地,20%的高校設有地板的畫線的羽毛球場地。在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等器械方面,一半的高校出資為學生準備羽毛球拍和球;有些學校沒有為學生準備球拍,只是為學生提供羽毛球。
(四)天津市高校羽毛球師資建設情況
教師是直接影響到羽毛球課程的上課質量。本次調研從教師數量、教師學歷、教師專業技術水平三方面進行。從數據上可知,10所高校中教師的數量嚴重不足,通常上體育課的為大一大二的學生,師生比例嚴重失衡;教師學歷中90%為研究生學歷,極少數的老教師為本科學歷;在教師專業技術水平方面,從體育專業院校畢業的教師有很多,數據表明90%的高校羽毛球教師是沒有專業的羽毛球技術的,因為學校缺少羽毛球教師,部分教師通過自學技術和理論后,從事羽毛球教學工作。
三、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發展對策
(一)轉變對體育課的認識和觀念
新時代下大學生體質在逐年下降,高校應當采取有關措施來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把體育課的課程定位為選修課改為必修課,不僅能增加大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使學生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提高體育課期末考試的練習當中;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進而讓學生越來越喜愛體育運動。
(二)加強高校羽毛球場地的使用
天津市現有的羽毛球場地部分來自于高校的羽毛球場地,在不影響高校羽毛球體育課正常上課外,其余時間合理安排場館的利用率,定時對社會大眾開放并收取合理的費用,周末對學生免費開放。現在社會大眾和在校學生對羽毛球場地的需求很高,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可以采取網上預約等措施加強羽毛球場地的管理。
(三)加強高校羽毛球教師的隊伍建設
從本質上應擴大體育院校對羽毛球師資的培養,現今社高校對羽毛球教師的需求很大,增加選修羽毛球和專修羽毛球課程的教學質量。高校應定期舉辦高校羽毛球教練員培訓班,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師的運動水平和運動技能,不斷積累知識儲備,相互交流學習,培養更多專業羽毛球技能的教師隊伍。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研得知,羽毛球是天津市高校大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加強羽毛球課程的普及和開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天津市高校羽毛球課程開展以選修為主,教學形式單一,今后高校應重視體育課程的開展,組織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羽毛球場地數量少,師資隊伍人數少且技能不高,今后應加強高校羽毛球教師的人才引進和運動技術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祝蓓里,季瀏.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樊奇.廣州市羽毛球運動現狀與問題的社會學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5,24(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