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波
關鍵詞:高職院校;舞龍運動;價值研究
舞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著龍珠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我國是舞龍運動的發源地,經過五千多年歷史的發展,舞龍運動已經成為我國優秀民族傳統歷史文化,其所展現的運動價值和藝術表演價值都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因此,對舞龍運動的探索和繼承發展,是一種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1]。隨著國務院46號體育文件的實施,國家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極其重視,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健康中國建設持續推進,為了深化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改革,增加強體育教學內容,促進民族傳統項目的發展,有利于民族傳統項目的傳承,結合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在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體育文化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盡管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會面臨高校管理層對體育教育的文化功能認知不到位、專業教材缺乏、師資隊伍薄弱、經費不足、場地不夠及對該項價值認識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整個運動開展[2]。本文通過對舞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的研究,闡述了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的價值,旨在今后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舞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根據《新華大辭典》的解釋:龍是上古神話中一種動物,身體較長,頭長角,臉有須,身有鱗和腳,能上天下海,會游泳,能夠興云作雨的神奇怪獸。中國古代將舞龍運動稱為“玩龍燈”,擁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根據商代《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為了求雨,百姓手執具有龍的形狀東西,手舞足蹈,一起唱歌跳舞,這是中國早期對集體舞龍的記載。在西周時代,記載了舞龍運動中的龍的正形狀,其頭像怪獸,身體像蛇,表情兇狠猙獰,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舞龍運動,更多的是百姓對龍的一種崇拜。戰國時代,龍身變得粗狂,身體多了龍角、龍須等裝飾,舞龍時會加入騰飛的動作。漢代有了舞龍求雨儀式和“魚龍漫衍”之戲,舞龍場面極其壯觀。根據《隋書》的記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隋朝的舞龍運動已加入到社會民間雜技表演中,雖然以舞龍運動中的頂桿和吐火等為主要內容,但其逐漸變成了單純的娛樂表演運動。在唐朝,文臣武將都可以參與舞龍,舞龍運動的祭祀求雨內容已發生了悄然的改變,并呈現出燭火和水龍等多種形式,舞龍運動已經獨立成型,發展水平很高。從宋朝以后,舞龍運動的龍形沿襲了前朝了樣式,沒有發生太太的改變,色彩更加華麗唯美[3]。舞龍運動的祭祀求雨內容逐漸退化,強身健體和表演娛樂內容逐漸增多,人們提高了對舞龍運動的審美,其已成為各節假日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之一。
二、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的價值
(一)舞龍運動的人文價值
舞龍運動是中華民族歷史傳承,更是中華幾千年民族傳統文化的濃縮。在古代,中華民族對龍有一種敬畏和崇拜,人們認為龍是一種圖騰形象,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中國獨特性文化價值的符號表現,是中華民族信仰。正因為如此,人們對龍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人們認為龍象征著拼搏、堅毅的意志精神。縱觀中國歷史文化,“龍”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宗教、歷史、政治、文化、文學、民俗和其他領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4]。在民間,百姓每年進行舞龍運動,祭拜龍以祈福風調雨順,全家平安。在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能夠使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歷史文化進一步的了解和學習,改變學生在學習中自私和自我性的特點,加強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讓學生在運動中進行鍛煉,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同時,培養學生民族傳統傳承和保護意識,提升學生的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得以傳承。
(二)舞龍運動的教育價值
舞龍運動在我國有上千年的文化,盡管在古代,其更多具有表演娛樂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舞龍運動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國家體育總局大力的倡導下,其已被賦予了更多的教育價值。在舞龍的過程中,其所蘊含著團結協作、吃苦耐勞、不畏困難、永不放棄和頑強拼搏的舞龍精神。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其作為一種教育手段,能夠使學生的身心素質得到提升,提高大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認真學習我國民族傳統文化,使舞龍運動文化得到延續和傳承,教育學生應謹記中國民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升群體之間的凝聚力,提高學生抗壓能力,樹立堅強的意志品質,獲得舞龍運動拼搏的教育體驗[5]。
(三)舞龍運動娛樂表演價值
舞龍運動本身具有民俗性特點,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藝術娛樂表演極強,其表演內容較為豐富,結構巧妙,風格獨特,貼近群眾,符合我國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的理念,深受百姓喜愛。在舞龍運動練習、訓練或比賽中,常伴有鼓、鑼等民族樂器伴奏,舞龍者在樂器的伴奏下,邁著節奏的步伐,舞動著身體各個部分,跟著音樂的節拍,將舞龍的道具進行伸展或收縮,將龍的形體和神態表現出來,完成各種龍的爬行或飛行的動作,形象地演繹了龍為民納福和消災的場景,使舞龍動作和音樂協調一致,在動作造型中體現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具有較強的藝術表演價值。在舞龍項目的內容編排上,每一個動作和環節都會千百種變化,每個動作精妙,表現出多種情感,提升了觀賞效果。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舞龍運動,豐富學生日常體育文化生活,提升學生對美的欣賞,進一步了解舞龍運動的藝術表演價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四)舞龍運動競技價值
在古代中國,由于對龍的崇拜,人們常常為了祈福祭祀求雨而進行舞龍運動,舞龍運動原來是一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具有娛樂表演價值,起初并不具有競技價值。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全國各地各節假日都會進行舞龍運動,為了規范舞龍運動,將其民族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帶領下,對全國各地的舞龍運動的文化和歷史資料進行發掘和整理,進一步規范舞龍運動,最終將舞龍運動搬上競技舞臺,通過制訂舞龍運動比賽規則,以競賽的方式,將各流派舞龍運動進行融合和發展,最終提高舞龍運動水平。1996年,在國家體育總局的主下,第一屆國際舞龍比賽在上海舉行,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舞龍隊參加,舞龍運動逐漸走向世界。1998年,高校舞龍隊在湖南師范大學成立,此后,全國各個普通高校舞龍隊或舞龍團體成立,每年全國高校都會舉行舞龍比賽為更好的提高舞龍運動的競技性和觀賞性,2003年,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根據近些年舞龍運動比賽經驗,吸取適合現代體育運動發展的元素,制訂了《舞龍增設項目競賽規則》,為舞龍運動比賽提供了規則上的保障[6]。近些年,無論是全國性舞龍比賽還是高校舞龍比賽都吸引了全國各各省市舞龍代表隊的參加,從單一的舞龍運動比賽,逐漸演變成為了以舞龍運動為核心的體育運動,附加多種形式的書畫、攝影和技巧性賽事。通過舞龍比賽,高校之間增進了體育文化交流,促進了各高校之間的了解,提升了舞龍運動的技巧和能力,學生在比賽中刻苦訓練,取得優異成績,為母校爭光,增強了學校榮譽感。
(五)舞龍運動的健身價值
舞龍運動是集體性的體育運動,在舞龍過程中,需要舞龍人完成跑動和轉動等動作,是一項活動強度較大的有氧運動,對舞龍人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舞龍人不僅擁有較大的體力和協調性,也需要擁有良好的耐力和爆發力。隨著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建設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已成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在高職院校開展舞龍運動,能夠吸引學生參與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中來,激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7]。在舞龍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壓力得到緩解,消除不良情緒,舒展身心,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態,培養人的團結、協作及集體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而且舞龍運動是一項需要付出很大體力的體育運動,在運動過程中,需要消耗非常大的體力,長時間地進行練習和訓練,能夠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提高身體素質,提升人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增強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參考文獻:
[1]黎嘉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舞龍運動的價值探究[J].人力資源開發,2016 (10):213.
[2]劉營.高校舞龍課程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7,23(2):122-124.
[3]唐韶軍.中國舞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5 (1):114-115.
[4]王濤.高職院校開展舞龍舞獅運動的價值研究[J].運動,2016 (9):117-118.
[5]曹龍飛.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舞龍運動的價值研究[J].博擊(武術科學),2013,10(10):89-90.
[6]曹龍飛.探究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舞龍運動的內涵價值[J].青少年體育,2013 (10):117-118.
[7]顧建春.舞龍在高職院校開展的價值與展望[J].當代體育科技,2016,6(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