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關鍵詞:排舞課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舞蹈者通過單排隊形或者多排隊形,在同一個時間內,一起執行根據一段完整的國際流行性音樂或者流行性歌曲所編排而成的,具有一定重復性的舞步組合而成的舞蹈形式,這就稱為編舞。排舞具有一定的特征,譬如所選歌曲以及節奏的多樣化,舞蹈風格多變,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因此得到了廣大大學生的喜愛[1]。根據筆者的調查得知,關于高效大學生舞蹈方向的研究主題一般如下:排舞的功能以及意義,排舞課程的設置,排舞教學等三大方面。排舞課程的設置主要在于有助于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青春活力、陽光健康,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排舞對于大學生而言能夠實現非常豐富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對大學生政治思想的教育。排舞課程的實踐過程中,要注意對大學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但是如何在排舞教學中實現思想教育,這方面的研究卻相對缺乏。因此,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依賴,如何推進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改革已顯得十分重要。因此,進一步探索如何在排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思考。
一、高校排舞課程中關于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
(一)德育功能
赫爾巴特對于教學的教育性十分看中,他認為,教學過程中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教學便成為了一種沒有目的性的手段。反之,道德教育如果沒有通過教學實現,這便成為了一種沒有手段的目的。由此可見,高校排舞課程的重要手段便是進行道德教育。排舞課程更多的意義在于寓教于樂,對于大學生高尚品德的實現有十分重要的實現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在于意志的磨練以及品德的砥礪方面。排舞課程屬于體育課程范圍,而體育活動一定伴隨著競爭,還有挑戰,能夠十分有效地培養學生堅持的精神。其次,能夠振奮精神,參與排舞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夠進行自我展示,這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由于參與感比較強,這也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樂觀態度。另外,排舞教學對于學生的行為起到一定的規范,讓學生能夠公平競爭。排舞教學課程的考核過程中,不能夠投機取巧,這對于培養大學生正直,遵守紀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排舞教學屬于團隊教學,推崇的是整體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個人作用與整體作用形成了有機統一,能夠很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團結意識,有利于培養大學生之間的友好體諒,團結協作。
(二)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道德教育的重點在于對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另外,健康的心理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礎所在。高校排舞課程的設置,能夠讓大學生將平常由于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的心理壓力轉移到運動方面,通過身體運動,放松精神,減少大腦的疲勞程度,環節由于學習壓力帶來的緊張以及不安,讓精神更加愉悅,從而改善心理狀態,不進可以在排舞過程中改善自身體質,同時也可以在排舞的過程中對大學生的心理環境進行優化,利于完善大學生的道德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美育功能
排舞課程對于學生的審美有很好的提升功能,在排舞課程的進行中,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對于美的感受,從而更好地鑒賞美,創造美,大學生自身審美的提升,對于健康,活潑,開朗的精神風貌的形成十分有益[2]。排舞課程教學擁有多種舞蹈的美感,能夠讓學生在排舞的過程中培養敏捷的反應,以及較為迅速的速度和自身嫻熟的技巧,通過動作展示出自身的姿態之美,從而提升大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二、高校排舞教學課程中蘊含的政治思想教育成分
(一)團隊的團結合作意識
在進行排舞教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室更加注重通過積極的教學引導以及組織,讓學生參與到團隊協作的項目當中,譬如,讓學生參與團隊聯系,集體對舞蹈進行創作與編排,對自身素質開展訓練項目等相關的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以及團隊的凝聚力,彼此之間相互幫助,從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能夠在將來走向社會的時候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能夠培養強韌的意志力
意志力也可稱之為意志素養,意志素養在于其果斷性,自覺性,堅韌性以及自制性等方面,意志素養也正是現在的大學生所缺乏的。正因如此,編舞教學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相關的體育運動項目,體育鍛煉,體育運動項目等進行挖掘,讓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體育精神。在對大學生進行意志力的培養過程中,要積極汲取體育素材中蘊含的精神,養成學生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思想品德。
(三)自身責任義務的體現
排舞教學課程的設置一般采用團隊之間學習,團隊考核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擁有不同的分工以及職責。通過運用這樣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進行學習,在體驗式的教學環境當中,培養學生對于學習任務的責任感,通過體育學習了解自身在運動位置中需要履行的責任義務,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感,無論是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都能都擁有認真的責任意識以及思想。
(四)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排舞教學課程的設置,主要的教育對象是大學生,是為大學生服務的課程,主要的培養目標在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課程的設計,課程的組織以及課程的實施中,始終以人為本,教會學生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從而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在不斷追求學習結果的過程中,讓學生領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如何實現高校排舞課程中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
(一)搭建課程價值體系,實現運用課程理念培養人
將社會核心價值觀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以及美德引進到排舞課程的設置當中,將體育精神等優秀精神融入到排舞教學的全過程當中。首先要宣傳體育精神,以及中華傳統美德[3]。體育課程的設置主要在于宣揚民族的體育精神,通過對體育理論課課程的教學進行強化,引導學生對我國優秀體育運動員的關注以及重視,通過對體育運動員自身優秀事跡的宣傳,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以及對體育精神的感知。
另外要培養大學生對于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相比較于男性而言,女生在運動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因此在身體素質方面比較差,根據這一現象,教師在進行課程的編排過程中需要著重加強女生在有氧運動方面的訓練以及運動營養方面的知識,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對自身身心健康的重視,增強自身對健康美的追求,提升自身的自律性以及自覺性。
(二)系統性的課程設計,實現在教學過程中育人
排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道德教育的教學元素融入其中,在每節課程中都加入打的教育環節,從而逐步提升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的學習。現在的排舞教學主要以西方舞蹈教學為主,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中國特色舞蹈排舞作為重點課程引入,讓學生在對舞蹈的編排以及創作過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從而提升自身對傳統文化的鑒賞,具體課程內容的編排可以包括新疆舞等民族特色舞蹈,也可參考楊麗萍等優秀的舞蹈家的原創排舞等。
其次要采取團隊的教學模式。通過團隊的教學模式,讓團隊中每一位成員都擁有自身不同的責任,在通過系統性的排舞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排舞的過程中彼此幫助,實現公平競爭,健全人格。
另外,還需要提升學生塑質拓展方面的課程,傳統的排舞教學是以教會學生舞蹈動作為主要任務,但是卻忽略了其他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因此,圍繞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這一中心點,教學的設置可以將素質拓展放入其中,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領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宣傳,提升思想政治在教學過程中的教育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排舞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合理地課程設置,將思想政治以及價值觀的培養等德育教育引入排舞課程當中,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讓學生增強自身身體素質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陳昱.高校德育創新的現實要求與路徑實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4):19-20+29.
[2]馮振萍,張衛平,李憲倫.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意識形態教育兼容與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44-46.
[3]任曉偉.關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滲透生命價值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03):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