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培養;綜合能力
現目前,大部分的小學學校因為體育教育體制的改革,而將學校的教學重點從單純應付應試教育的考試制度轉變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上來了,其中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起來[1]。對于學生來說,興趣其實是最好的老師,但是我國的體育教育模式仍然是模仿其他學科,用傳統的老師講授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對于考試的內容了解得非常透徹,但是真正的體育愛好或者體育活動卻缺乏認知和了解。當前小學生都是生長在信息化的環境下,現代化的電子產品對學生的產生極大的誘惑,這無疑會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小學體育課堂效率的有效的提高。而在課堂中,老師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其實意義并不大。所以本文需要探討一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方式,來適當地改善當前的教育現狀。
一、明確小學體育核心素養教學目標
培養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實際上是在培養學生的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理解為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具備的內在品格,為了以后的高中生活甚至是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一種能力。為了要滿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小學的體育老師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自身需要先明確好教學目標。是教授學生應試教育的內容還是培養學生在實際課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感興趣,想要主動地了解和學習。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帶有一定的目的性而開展教學,目標定位于將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學生的行為處事都變得健康,培養良好的品德。所以,作為老師,為了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整個小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否得到了培養,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最終目標,我國小學的體育教育才能得到發展,教學效率才有所提升,教學質量才有提高。
二、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
一個學生的核心素養能他們對于整個人生以及當今社會的態度看出,當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處理問題的能力或者是邏輯思維,還有對于所學到的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應用到生活中來的能力都能有所體現。其實中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以及個人的能力[2]。而在小學階段,作為關鍵時段,能否培養好將直接影響到學生之后的學習生涯。為了能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學會發掘信息并提高對信息的理解,老師就需要在課堂上能培養起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以及調動他們的求知欲。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小學作為關鍵時段,更多的需要從老師做起,體育教師對學生認識體育、接受體育、進行體育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引導作用,老師自身要反思教學方法是否合理,在發現問題了以后,能否讓學生自行解決。在解決過程中,學生是否有興趣,能力是否足夠。另外一方面,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所以需要老師親自師范并不斷糾正,讓學生能學習到正確的體育知識。針對某一具體的情景,老師的思路不能只局限在課堂內,反而是發散開來,講授一些課外的知識,一來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別講解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如何能養成良好的習慣保持這一興趣等等。總的來說,老師不能只應付應試教育所帶來的考核制度,這需要教師能夠基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小學體育課堂活動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主性的進行體育鍛煉,小學體育的課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完善體育課評價體系
對體育課堂學生參與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充分的體現出了小學體育課的地位。傳統的體育課堂活動缺乏一定的評價體系,難以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3]。對此,教師可以創新完善高校體育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每一節課的結束后為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作出打分,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適當的給予其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對于評價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對其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如跑步、跳繩等。值得注意的是,評價者不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即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能夠加深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也能激發每一位學生的進行體育活動的興趣,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且,對課堂評價結果做出分析和總結也有利于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改革。
四、結論
在小學階段,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一來要滿足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還要看好以后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培養好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塑造良好品格的重要時期,核心素養的養成能讓學生終生受用。讓學生對于體育有一個良好的興趣,并能堅持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的身心和生活得到一個平衡,增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郭偉.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8,8 (21):69-71.
[2]高自然.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文教資料,2018 (5):235-236.
[3]申欣鑫.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教書育人,2018 (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