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茜
摘要:隨著新醫改進程的加快,各種政策的出臺給我國醫院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一些全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加上醫療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促使各大公立醫院紛紛將資金管理提上日程,通過加大資金流動的管理,合理節約支出,優化資源配置等方式來強化成本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公立醫院的長遠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醫院;資金管理;問題;對策
一、背景介紹
資金在公立醫院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雄厚的資金能更好地推動公立醫院的長遠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公立醫院經營中資金管理是貫穿全程的重要環節。然而隨著新醫改的推行實施大大改變了醫院的收入組成,取消藥品加成,變成醫療服務收入和財政補助收入,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財政補償和降低成本的方式來實現,無形中給公立醫院的資金管理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二、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收入方式的轉變難以填補公立醫院的資金缺口
眾所周知,醫改的推行實施是為了最大程度解決廣大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促使取消藥品加成成為醫改中的重中之重。這對于廣大群眾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措施,但對醫院來說會大大影響自身的資金收入和正常運轉,為此又提出了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政策補償以及降低成本等方式來填補公立醫院資金缺口。
但從實際情況看,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設想與實際相差較遠,存在諸多問題,包括:醫療服務價格明顯偏低,尤其是技術勞務性服務的價格低于其自身成本;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滯后,沒能與時俱進的進行價格調整,存在較大的調整空間;醫療服務價格不夠規范統一,無形中增加了公立醫院的成本投入。同時,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后,收入也隨之取消,但藥品的成本卻并沒有降低,加上財政補償未能全部落實到位,減少的藥品加成收入無法通過補償的手段來彌補,這是公立醫院現金流減少的重要原因。
由于未對公立醫院的運營成本全面考量,且沒有賦予公立醫院控制成本的自主權,加上員工的養老、醫療、公積金等費用還在逐年增加,促使不少公立醫院的總體支出都呈現增長趨勢,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公立醫院的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移動支付模式的出現加大了公立醫院資金管理風險
新醫改的大范圍推廣應用,離不開“互聯網+”的大力支持,在智能手機、PDA、移動PC等多種移動設備的支持下,促使公立醫院支付更加多元化,無論是POS機刷卡支付,還是支付寶、微信等APP平臺支付,在提高公立醫院收費效率,減輕收費人員的工作強度,滿足患者的要求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公立醫院的現金流。
另外,實行的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加大了公立醫院醫保資金報銷墊付和撥回的差額,一旦出現預付資金不及時和超過墊付資金定額扣除的情況就會給醫院資金的周轉帶來困難。由此可見,醫保資金補償機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會加大醫院的墊付資金;加上逃費現象的出現,進一步影響到公立醫院資金的流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加強收費與退費的控制,是保證公立醫院資金正常流動的重要途徑。
三、加強公立醫院醫保資金管理的對策
(一)加快醫療價格調整進程,確保其科學合理性
對公立醫院而言,自醫改中取消藥品加成后,提高醫療服務價格成為保證資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資金管理的重中之重。為此,通過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來得到合理的補償是公立醫院發展的基礎。
在進行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時,必須保持其科學性與合理性,始終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最大程度參考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調整的價格能同時滿足公立醫院醫療總收入不降低,醫保支付能承受且患者費用負擔不增加等目標。同時需明白我國醫療價格的調整離不開政府的主導,以及市場機制的影響,即少部分的醫療服務項目由政府定價外,大部分的價格都是由市場所定。這種經由國家政府統一規范管理、引導形成的醫療服務市場價格,還需進行嚴格的監督,具體包括:加大價格政策的宣傳培訓力度、加強醫藥耗材流通環節的監管、擴大信息公開范圍,通過公示欄、公示牌、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向社會公布重要價格信息,并接受價格、衛生、財政、審計等部門的檢查與社會監督。通過重點降低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與檢驗價格,提高診療、手術、康復、護理、中醫等醫療服務價格的方式,動態的完成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促使不斷縮小取消藥品加成后的資金收入差距,提高公立醫院的收入。
(二)建立健全并落實補償制度,填補資金缺口
在新醫改下的公立醫院資金管理中,除了提高醫療服務價格來增加收入外,財政補償也是不得不提的重要方式之一。針對現階段,公立醫院財政補償并未全部落到實處的問題,必須進一步建立健全補償制度,并通過大范圍的推廣實踐來達到填補取消藥品加成后的資金缺口的目的。
在參考國際經驗后可知,公立醫院的固定成本,包括設備設施、人員工資等都是通過國家政府的財政補償來實現的,這樣有利于政府對公立醫院的開支進行全面控制管理,避免出現過度擴張,開支費用上漲過快等問題,一定程度保證了公立醫院資金的安全。除此之外,公立醫院還可以建立健全醫保支付補償制度,其中可以從按病種付費和DRG付費出發實現按項目付費方式的轉變,從而控制醫保基金支出過快增長。這需要公立醫院極強與醫保部門的積極溝通協商,共同制定科學客觀的預測方案,在獎勵與懲罰雙重機制的管控下,保證醫院擁有結余的同時防止醫院出現不合理的醫療行為,讓公立醫院降低疾病成本,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用于對醫保患者合理醫療費用的補償,避免額外成本的增加,降低醫保支付的拒付金額,從而保證公立醫院醫療服務的資金效益。
(三)加強對移動支付模式的控制與監管,降低資金管理風險
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早已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并逐漸發揮其優勢,成為各行各業中必不可少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加快醫療信息化的建設成為必然,其在公立醫院資金管理中的作用巨大,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資金管理水平。
目前,公立醫院基本實現了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模式,進入了醫院自助支付時代,促使公立醫院的資金管理思路發生轉變,必須樹立精細化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迎接移動新支付模式帶來的新變化。
所謂的精細化管控就是對軟件系統平臺的細化流程控制,目前公立醫院中常見的移動支付手段是利用手機客戶端掃描二維碼,或是借助訂單編號或指紋支付等,為了保證支付流程的順利安全,不少公立醫院都加強了對移動支付平臺的開發,或是直接引入第三方支付平臺,這樣能有效減少人為錯誤,實現對收入、退費、未達賬項、票據等的流動性控制,保證了公立醫院資金結算管理的準確。
當然為了保證公立醫院資金管理的安全性,還需要加強對移動支付模式的監管與稽核,實現人工與信息化系統稽核的同步進行,引入新的結算模式,實現支付與收費的及時化,系統生成全面、準確的統計報表,再經由人工稽核監督來保證資金數據信息的準確。同時要定期不定期對醫院使用的移動支付平臺進行維護管理,將分級授權、流程管控、關鍵點控制等嵌入到新的支付流程中,這樣才能及時發現系統存在的漏洞,強化監管、評價和防控,以保證公立醫院資金安全完整,降低資金管理風險,為公立醫院的長遠、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除了上述三種加強公立醫院資金管理的方式外,還可以允許公立醫院在藥品采購上進行二次議價,以此來達到降低醫院藥品成本的目的,通過節約藥品采購成本的方式來增加醫院的獲益,有利于保證合理用藥。同時系列惠民健康扶貧政策還需進一步統一規范并積極落實到實處,這樣不僅能優化公立醫院的資金管理,還能真正幫助貧困人群解決就醫難、就醫貴等問題,實現全面脫貧。
四、結語
在公立醫院的管理中,資金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工作之一,能有效提高公立醫院的財務管理水平,推動經營發展能力的提升。隨著新醫改在公立醫院的大范圍執行,給資金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只有提高對資金管理工作的重視,有針對性的解決新醫改背景下的資金管理難題,才能有效降低公立醫院的成本支出,提高資金利用效率,降低資金風險,實現公立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仲躋貴新醫改下公立醫院資金管理問題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8(22)
[2]譚毅峰關于醫院資金管理內部控制的探討[J]時代經貿,2019(24)
[3]方福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機制和路徑探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