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小波
【摘 ? ?要】為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文評說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嘗試,經過師生共同的努力,學生評說取得較好的效果,評說的題目較新穎,思想也有一定的深度,初步形成了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并掌握了一定的創造美的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 ?課文鑒賞 ?創新評說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72
根據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安排和課文的體裁特點,筆者下面就從散文類、小說類、古詩文類三個方面進行創新評說的論述。
一、深度挖掘思想情感型的散文類創新評說
筆者先從散文方面著手,選擇了老舍的《想北平》、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三篇散文進行評說嘗試。
《想北平》是一篇家園之思的散文,學完該文后,我啟發學生課后思考以下問題以備下節課課前的評說:為什么老舍先生總拿國外的城市和物產來與北平作比較?能否從作者創作的背景和作者的經歷去思考分析?第二天課堂上,課前5分鐘評說環節有幾位學生對課文的深層解讀較新刻,并且評說的題目也比較新穎獨特。其中有位學生評說的題目是《不是因為寂寞才想你》贏得陣陣掌聲,他評說道:“老舍先生想念北平,并且總拿國外的城市來比較,這不僅是因為愛家鄉,更是一種深深的愛國情懷。聯想到他的歐洲訪學經歷和當時時代背景,老舍先生的想念和落淚已經不單單是思念家鄉的寂寞傷心了,而是一份深愛,一種高尚的情懷,叫做悲天憫地?!睂W生能這樣深度的評說也正符合老舍先生的“人民藝術家”稱號。
散文《我與地壇》教學結束后,我同樣布置評說任務,后來挑了幾篇短稿作為課前評說的代表。其中《擦肩而過》和《且行且思》比較獨特,在《擦肩而過》一文中學生評說道:“當史鐵生與死亡擦肩而過時,他選擇了冷靜與智慧。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選擇的難題,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冷靜和智慧了。作者史鐵生為什么能夠冷靜?那是因為他經歷了苦難,而苦難是財富,苦難更是智慧的源泉。”又如《且行且思》一文中學生這樣評說:“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我們都無法把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思在當下,做在當下。我想史鐵生先生當年也在苦苦掙扎,后來他終于悟透了人生的真正含義——那就是活在當下?!币黄浀涞恼n文能夠這樣多角度的去品讀,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二、鑒賞藝術特色型的小說類創新評說
高中生學習語文最喜歡的莫過于上小說課了,因此在小說方面學生更有興趣來研究我們的課文評說。經過我們師生的共同討論,我們選了三篇中外名篇來略作介紹,下面三篇評說都是從鑒賞小說的描寫藝術、表現技巧、人物形象三方面去評說的。
《林黛玉進賈府》評說最成功,產生的良好的后續影響也是最深遠的。我精選了其中的兩篇評說來作簡單的點評?!毒碌幕瘖y怎比傳神的描寫》該篇評說能夠領會曹雪芹的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寫,認為雖然現代人的化妝技術一流,但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和文筆,同樣能夠表現人間的至美,這就是曹雪芹,這就是偉大藝術家,這就是《紅樓夢》,這就是中華文化?!兜驼{的奢華》該文學生認為通觀《林黛玉進賈府》全文,作者對賈府的環境描寫遠遠不如對人物肖像描寫的筆墨多,但是效果是一樣的,曹雪芹用清冷的色調和寥寥的詞語就表現了賈府的奢華,看看“榮禧堂”的物品擺設和對聯的落款就足以顯示賈府的顯赫了,這就是現代學者周先慎先生說的“簡筆”的妙處吧?
再說《祝福》,有位學生寫了一篇《一碗清蒸魚翅》的短篇諷刺小說來表現祥林嫂所處的社會是如此的貧富懸殊,是如此的吃人可惡,這一點和《祝福》的小說主題相吻合。該文中學生大膽創新,創設了祥林嫂曾到福興樓打短工的情節,后來年終結賬時發現“我”吃一碗清蒸魚翅要一元大洋,那可是她兩個月辛辛苦苦的工錢?。⌒≌f到此結束,戛然而止,發人深思。該生把魯迅的諷刺藝術和歐亨利的結尾藝術一并運用,不僅發現了美,還創造了一種美,誠為可貴。
《品質》一文的評說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看法,雖談不上有創新,但也頗有意思。一種意見認為格斯拉太固執,簡直有點撞死南墻不回頭的硬漢精神,所以他的題目就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持點贊看法。而另一種意見認為格斯拉這種人雖有能力,有技藝,但如果不能與時俱進的話,也會被社會淘汰,持同情的態度,他的題目挺新穎的叫《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還有一種評說認為格斯拉正是我們今天需要的工匠精神,假如他活在今天,那一定是個行業領軍人物,持假設的看法,題目叫《逝去的工匠》。
三、編寫故事型的古詩文類創新評說
詩文中的古代散文是學生學習語文遇到的最大難題,可它卻是語文素養的基礎,中華文化的精髓,必須學習并牢牢掌握。那么怎樣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成了我們面前的一道坎,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些淺顯的經驗:課文內容盡量讓學生自己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文言知識點則由老師梳理并重點講評。這樣一來首先在內容上先讓學生喜歡起來,討論起來,進而在課堂上落實教學目標。同樣的我們精選了幾篇詩文來進行評說,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效果。
《史記》中的人物傳記是司馬遷最精彩的作品,為了學習大師的風范,同樣我們進行課文評說。《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用一句廣告詞詮釋了《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將相和的故事,聯想豐富。
《琵琶行》是唐詩中較長又要求全詩背誦的篇目,學習完課文后背誦成了學生最頭疼的問題,同樣的我們針對作者和琵琶女的感情共鳴以及琵琶女個人命運進行了別開生面的評說?!妒加诠缠Q,癡于才華,忠于人格》這個題目對應全詩的內容結構,真是恰到好處,該文用敘述的方式評說了白居易與琵琶女由音樂牽線,產生了感情的共鳴,于是就有了添酒回燈重開宴的故事,再后來又有莫辭更坐彈一曲的癡迷,到最后江州司馬青衫濕,那更是濕于彼此的人格命運。至于課文第三段寫到琵琶女個人悲慘的命運,其中有個學生的《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是誰能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一文評說可謂一絕:年老色衰固然是琵琶女悲慘的命運結局,但是歲月的無情更是人類悲慘命運的根源。這樣的評說對整個人類的命運作了一個深刻的思考,挖掘了文章的內涵,有了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并且鑒賞的品位也達到了一個較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