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 ? 要】閱讀是語文的核心關鍵,它是聽、說、讀、寫的綜合體現。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出發,輔以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去進行必要的思考,最終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得以更為有效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8.184
閱讀是語文中“聽、說、讀、寫”的綜合,閱讀是語文教師必須要教會學生的一種學習方法,閱讀是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的主要方式。目前,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要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閱讀方法,讓學生主動去進行大量的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去進行思考,令學生能夠通過閱讀來獲取現階段所需掌握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樣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會隨閱讀的持續進行而不斷提高。
一、課前導語的精心設計
眼前的一頓美餐,必定會讓人垂涎三尺;而課前的一段精彩導語,必定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由于年紀尚幼的緣故,對事物常常懷有一種極為強烈的好奇心,而“刨根問底”則是其在求知過程中最為常有的表現。若小學語文教師能夠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課文內容來對閱讀引導進行精心的設計,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得到更為有效的提高。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讓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的時候,不要直接就讓學生切入到閱讀之中,而是或用三言兩語來概括課文的關鍵,或用幾個問題來引出課文的重點,或用一個小故事來揭示課文的內涵,然后再讓學生來對課文進行閱讀,此時學生必定會閱讀得極為用心。這樣一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進行才會變得更為自然,學生的閱讀才會變得更為順暢,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才會變得更為穩定。
二、由淺入深,漸入佳境
小學生學習很大程度上受興趣的影響,或者可以說“興趣”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內在動力,及學生閱讀是有效的關鍵所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考慮得更為周全,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兩個方面對閱讀教學的影響,來對閱讀提出更為科學合理的要求,既不會因為要求太高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會因為閱讀要求太低而使學生變得浮躁。例如,在一年級的時候,閱讀課只是要求學生能夠借助拼音來讀懂一句話;二年級的時候,閱讀課則開始要求學生既要能讀懂、讀通、讀熟一句話,又要能準確地理解這句話所含有的感情,還要能夠對這句話有自己的理解;三年級的時候,閱讀課的要求就變得更高的,學生除了要能夠理解單獨的句子,還要能夠對句子構成的一段話甚至是一篇完整的文章進行理解,準確把握句與句之間的相關聯系,從句與句之中感受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感情……正是這樣,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閱讀引導,在不同的階段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讓學生開始逐漸學會如何去進行閱讀并漸入佳境。
三、授以方法,培養能力
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并不復雜,教師主要需抓住兩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掌握進行快速閱讀的相關方法,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做到“一目十行”令學生花更短的時間來完成閱讀;二是要讓學生掌握進行精讀的相關方法,讓學生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令學生能夠進行更具實效性的閱讀。這樣一來,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足夠有效的培養,而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得以更為穩定的提高。
(一)快速閱讀
通過快速閱讀,學生可以更為迅速地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若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提高閱讀的速度,那么就能在單位時間內閱讀更多的內容,使得知識和信息的獲取變得更為迅速,從而整個閱讀過程將會變得更為高效。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進行訓練,讓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將視覺范圍擴大,從原本“逐字逐句”的閱讀變為“一目十行”的閱讀;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學生在眼睛看到文字的同時,就要立刻對看到的內容去進行思考,在最短的時間內弄清文字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讓學生閱讀一篇課文的時候,可以要求學生在五分鐘之內讀完,同時拋出一兩個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去進行思考,使學生能夠用最短的時間來弄清課文主要想要表達什么。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學生的閱讀變得更為迅速了,同時理解能力也獲得了同步提高。
(二)精讀
通過精讀,學生可以更為準確地理解課文的主要思想。若學生能夠在迅速理解的基礎上去對課文進行精讀,那么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去品味,使得課文所包含的思想內容能夠被提取出來,從而整個閱讀過程將會變得更具實效性。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快速完成課文的粗略閱讀,再讓學生抓住課文中主旨大意來進行精讀,令學生在精讀中感受課文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全面地掌握課文的具體內容。
四、側重思維、放飛想象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并不高,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對思維能力進行訓練。一般而言,一篇課文除了文字所表達出來的表層意思之外,還有隱藏在文字之中的深層意思。小學語文教師不光要讓學生對課文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有所理解,還要讓學生透過文字來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通過分析來挖掘課文中內在的東西,借此來放飛學生的想象。每個學生都具有極為豐富的想象能力,而想象力所蘊含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若教師能對學生進行積極且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飛翔,那么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增強,在學習中表現得足夠的積極和主動,還能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全面、細致的理解。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課文的閱讀之后,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對課文進行續寫,令學生能夠對課文進行更為深入的思考,通過合理的想象來對課文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對課文主旨進行更好的把握。正是這樣,隨著閱讀中學生思維引導的持續重視,以及學生想象放飛的不斷進行,學生的閱讀開始變得更有深度了,開始由于課文“文字的淺表”逐漸深入到“思想的深層”,從而學生將會獲得閱讀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閱讀方法的指導予以足夠的重視,讓學生能夠更為積極主動地去進行閱讀,并在閱讀中去進行持續不斷的思考,令學生能夠慢慢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思維的發展,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才能得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