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不僅需要有足夠強的學習能力的人才,還需要擁有綜合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很強合作能力的人才,因為現在大多數的工作都是需要合作來完成的。如果缺乏合作學習、工作的能力,就會使得任務完成的十分緩慢,而合作能力是可以在學習當中進行不斷的培養的。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以及其中的一些注意事項。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51
小組合作具有一定的規則性,學生在課堂上要按照教師所制定的小組規則進行相應的學習,這樣會便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管理。而語文中有許多開放性試題,對于這些試題,其實并沒有特定的答案,大家只要想法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是僅憑學生自己一個人的對于事物的看法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需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當中加強彼此的交流,了解更多關于此類事物的看法。
一、為什么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社會需要大量的合作型人才,合作型人才在社會中能夠勝任非常多的職位,他們通常有很高的工作執行能力。因為一個懂得合作的人,具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他能夠跟他的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相關任務的交流溝通,增加彼此間的信息流通,從而以最高的效率來完成相關的任務。合作能力非常強的人,一般具有很強的信息歸整能力,因為在合作當中,由于小組成員人數非常的多,大家會根據某一具體的問題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對于這些看法,則需要小組成員自身在腦袋里進行不斷歸整,然后再選擇出一個最為合理的解決方案。而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小組成員對于信息的收集和歸納能力,懂得合作的人一般具有非常高的情商,他們對于問題的解決會有多種多樣的辦法,而這些辦法都是建立在不損害人際關系的條件上想出來的。與此同時,他們也有非常高的集體榮譽感,他們會為了小組內的共同目標進行不斷的討論,只為實現小組利益的最大化。而具有這些能力的人,正是當代社會所急需的人才,因此需要在生活中和學習中進行不斷的培養。
而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它對于一些問題的設定通常是沒有固定的答案的,十分靈活。因為語文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而對于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人處理方法和相應的觀點是不一樣的。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處于形成的過程當中,對于世界上的很多事物他們的認知都是不全面的,因此這就造成了學生們思維的局限性,不能夠全面的看待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在合作交流當中,讓不同的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促進他們對于事物的不同觀點的積累,從中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增強對一些常識型問題思維的積累,從而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好處
(一)增進學生之間的關系
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們年齡尚小,容易為一些問題起爭執。正是因為他們處于小學階段,看待一些問題具有不全面性,容易根據自己的情緒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舉動。所以,在小學教育階段,除了在教學當中應該提高教學效率之外,還需要維持好學生之間的關系。往往有些時候,因為在課間的一些爭吵和沖突,會使得學生們鬧得不愉快甚至還會引發打架斗毆現象的發生。而學生就容易把這些情緒帶到課堂上,從而使得他們在課堂上還一直想著剛才的不愉快,在課堂上容易分心走神,導致知識無法得到有效的吸收。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就可以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問題探討,從眾多的看法中不斷找到對彼此認同感。使得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也能夠收獲到十分珍貴的友誼,而學生之間關系的改善,也可以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更加的專注、不易走神。
(二)促進知識的流通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教學通常是單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教學過程當中,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而學生則在下面一言不發的聽講。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非常少,從而養成了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喜歡回答問題、發言的習慣。更不用說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了,由于上課有上課的一些要求和準則,需要根據這些要求和準則來維護課堂秩序。因此,學生們之間的合作學習變得非常的少,因為教師害怕學生們在進行交流的過程當中,借著學習的名義進行其他話題的討論,從而破壞課堂秩序。而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上,只要教師進行適當的監督,在學生合作學習的時候給予一定的引導,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從而可以使得學生在交流過程當中不斷聽取別人的看法,把別人看法同自己的看法進行融合碰撞,從而促進知識的流通性大大增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于一些語文常識以及對一些語文問題的看法的積累。
三、小組分配的注意事項
(一)人員的合理分配
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具體分組的時候,要注意小組成員的合理分配。要充分的考慮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及他們的性格特點。不能夠把所有語文水平好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習。因為這不利于在語文水平較低的小組成員之間起到一個引導和帶領的作用,小組成員應該綜合語文水平的高低進行合理分配。在人員分配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每一組的小組成員當中都應該具有一個活潑開朗性格的學生,讓他在小組當中起到氛圍的調節作用。
(二)小組任務的合理分配
教師在對學生分完小組以后,必然會給學生安排一些任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當中進行討論完成。而教師在進行小組任務分配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小組成員的人數,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任務的合理分配。在任務分配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問題的難易程度,小組任務應該有難有易,難易結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先在簡單的問題解決當中找到解決難題的信心。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給小學語文的教學帶來了許多實質性的好處。教師一定要制定好合作學習的課堂規則,維護好課堂秩序,在合作學習當中,不斷培養學生們的知識歸納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能力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情商。但是在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的時候,也應當注意小組成員之間的合理分配以及小組任務的合理分配,從而使得教學方法更具有科學性。
參考文獻
[1]陳廣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10-111.
[2]陳冬梅.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課程(中),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