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琳
【摘 ?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知識學習和專業能力培養最核心的渠道,所以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尤其是小學階段,課堂教學質量甚至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本文中我就從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去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有效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1.181
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將是學生未來受教育過程中一門在考試和能力培養方面均占據重要地位的學科。但從當前的小學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缺失、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習慣未養成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直接導致了學生學習效率的降低,甚至是導致部分學生在語文學習一開始就呈現落后狀態,進而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形成蝴蝶效應,最終讓學生轉化為“后進生”,在語文這門學科甚至是其他學科學習方面都呈現出惡性循環,所以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以來,我們一直在尋求語文教學方面的教學改革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并付諸于實踐,目的就是在于從小學階段就全面的塑造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養,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學生進一步的學好語文,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精粹的傳承奠定基礎。
從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來說,由于學生正處于受教育的開端時期,所以不論是知識基礎還是學習能力方面都呈現出“空白”狀態,即使是學前教育中部分學生得到了一定的知識啟發和能力培養,對于正式的學校教育來說也都僅僅是“冰山一角”,尤其是在面對語文這門知識界限較為模糊,且內容關聯性強、范圍廣的學科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從學習節奏、狀態等方面進行全面的適應。而學生在適應性學習道路上需要一個目標明確、方向正確的領路人,那就是學科教師。所以,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從教學最核心的陣地——課堂的改革和創新入手,通過創新教學模式,適應新課改的教學內容并結合自身的專業素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等方式,創建高效的課堂,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實現高效率。本文中我就從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入手,談談我認為的高效課堂應當如何創建,分享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建議。
一、加強教師自身建設,提升課堂教學能力
就如前言所述,小學生因為身心發育方面的薄弱性,不論是在日常思想還是行為方面都容易受到環境和他人的影響,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對教師的依賴性高。因此,教師本身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學習質量的好壞。我們要想創建高質量的課堂,勢必需要從自身的能力建設入手,包括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等多個方面。
首先,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始終秉持著學習進步的觀念,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學習,并深入的研究語文這門學科。一方面,對于教師來說我們要認識到自己就是知識的“源頭”,學生所得是我們所授,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正確,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豐富性和正確率,那么我們就需要不斷地擴充自身的知識儲備,如結合信息化時代下的互聯網設備等隨時隨地學習專業相關知識,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另一方面,針對自己所教的語文這門學科,進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小學階段針對教學大綱將每學期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需要講解的知識點了解清楚,并探尋知識輸出最直觀、有效的方法,從而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信手拈來奠定基礎。
其次,教師的自我構建還要包括教學方法這一部分。當前教學改革大環境下,不僅是教學內容進行了創新型編排,更多的是教學理念的革新帶來的教學模式的轉變。那么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教學團隊的力量,集思廣益探究教學模式,并結合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特點,結合班級學生特性進行教學模式的理論化到實踐化轉變;另外,還可以借助研討會向更資深的教師請教,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揚長補短”,通過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帶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教學我們要結合學生愛玩、活潑的天性來創建對應的課堂氛圍,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課堂互動積極性奠定基礎。
首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學生本身思維活躍,想象力較強,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問題啟發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尤其是在文章閱讀理解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提問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深入文章核心,了解文章內容、剖析作者情感,在培養學生文學理解和審美能力的同時,也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和教師、同學實現思維交互,最終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語文學科思維發散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主動進行知識的探究。如針對文章營造對應的場景,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演繹;或者針對文章情感讓學生自由討論并發表自身的感受,在課堂探究和交流過程中實現學生思維的發散,激發學生的課堂交流積極性,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歸納當堂反饋,做好隨堂鞏固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我歸納和總結能力還尚有欠缺,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做好歸納,然后逐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鞏固,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自我總結和反省能力。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師生活動,在問題交流和問題探究等過程中收集學生的知識學習反饋,從而歸納出學生在某一單元、某一類型文體學習過程中所呈現的普遍問題。然后可以再次結合文章或者知識點進行“回爐”。因為小學階段每節課的學習時間相對寬裕,所以能夠給教師的當堂鞏固和回爐提供可能。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及時的鞏固和練習。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之前先結合教學重難點進行對應的習題準備,然后通過課堂教學挑選出學生需要內容,進行及時鞏固性練習;另外,我們還可以結合因材施教教學理念,按照問題給學生分層,然后進行“有差異”的鞏固,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應的學科思維還沒有完全建立,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需要教師把控全局,掌握進度并做好課堂教學調控,以確保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結合學生特點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合理安排,并且不斷提升自身的素養和能力,為構建高質量的課堂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4-28.
[2]汪凱明.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措施[J].教育革新,2010(12):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