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仙
【摘? ? 要】近年來小學生自殺事件屢有發(fā)生,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這些孩子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責任心缺乏、外界壓力大以及整個社會缺乏對小學生挫折教育關注。小學生是正在成長的一代,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是關系我國命運的大事,因此,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而教育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三方合力,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注小學生挫折教育,建立全方位的挫折教育網絡,方能有望實現小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最大化。
【關鍵詞】小學生? 挫折教育?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132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然而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導致很多小學生抗挫能力下降,自殺事件屢有發(fā)生,因此,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迫在眉睫。
一、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優(yōu)勢夯實挫折教育根基
德育課是學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實施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組織開發(fā)一些校本教材,在內容的組織安排上,以“學習的適應-心理的適應-行為的適應-觀念的適應”為主線貫穿始終,將德育課程的實效性針對性以及生動性體現了出來。其中融合穿插了挫折教育的學習內容,教育引導學生要正確面對挫折,鼓勵學生面對壓力時,選擇堅強,選擇適應。當然,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各種條件限制,教材的內容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滯后性,因此,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能作為“授業(yè)解惑”的唯一資源,而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一個載體。尤其是德育課教學,更應該把握時代脈搏,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重組和編寫,甚至超越教材。同時,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靈活選材,讓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接軌”,選取典型案例,編印相關資料作為教學輔助讀本,使書本知識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為提高教育效果,發(fā)揮課堂活力做出不懈努力。
二、發(fā)揮班主任在挫折教學中的助推作用
班主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適應障礙、認知偏差、人際關系困惑、就業(yè)焦慮等挫折反應,作為班主任需要及時掌握并化解。因此,在安排班主任的人選問題上,學校應該實施量化考核,對德才兼?zhèn)洌哂胸S富經驗的教師著重使用。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加強對班主任進行業(yè)務培訓,組織優(yōu)秀班主任進行經驗分享。對于班主任的要求不只是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還應該體現在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上。每一次班級活動中,班主任要甘于當運動員而不是裁判員。處理問題時,以平和的心態(tài)與學生溝通,消除隱患化解糾紛。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班主任要注重細節(jié),因材施教,逐步實現學生從他律向自律的轉變。
三、發(fā)揮家庭在挫折教育中的保障作用
面對社會的轉型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主動反思和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一是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提升認識水平。在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社會精英中的一員。從情感來講,這種做法可以理解,但從現實來看,這種做法是不理智的。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父母應該轉變觀念,尊重孩子,認可孩子所成選擇的人生之路。同時要欣賞孩子的點滴進步,幫助孩子做好人生規(guī)劃。其次,必須加強學習意識。要將家庭學習作為每個家庭固定的活動。處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學生家長,要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學會利用各種學習的途徑和平臺,比如電視、網絡等,通過正確引導,讓孩子接觸社會,為孩子走入社會做好鋪墊。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可以通過帶孩子參加各種夏令營、外出旅游、親子活動、拓展訓練等等。在活動中,加強親子溝通,對于孩子表現出的挫折反應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再次,是要修身養(yǎng)德,身體力行地為孩子的教育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家長的每一個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學習和模仿,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因此,為人父母都應該自覺加強個人修養(yǎng),提升自己的品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孩子發(fā)揮好帶頭表率作用。
四、發(fā)揮社會作用,匯聚教育合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學校、家庭和社會是相互之間無法替代卻又密切相關的三方力量。只有三方緊密配合,步調一致,才能夠實現教育的優(yōu)勢互補和無縫覆蓋,才能夠營造和諧、統一的挫折教育氛圍。是要營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輿論氛圍。社會層面應該積極倡導尊重勞動,熱愛科技,創(chuàng)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對學生的地位予以認可,鼓勵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其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供政策支持。大幅度提高對教育的投入。政策和資金的扶持,惠及民生,造福于民,切實解決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后顧之憂,為學生的成長之路掃除了障礙。再次,要凈化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尤其在精神產品方面,要求內容健康向上,能夠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為學生傳遞健康主流的社會價值觀,倡導先進文化、弘揚科學精神,滿足未成年人對精神文化的渴求。相關部門尤其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的網吧、酒吧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的監(jiān)管,通過行政和輿論以及經濟各方面手段為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安全文明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學校挫折教育的實踐探究,具有現實性和緊迫性。探索學校的挫折教育問題及其解決對策,對于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張曉丹.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內涵與途徑[J].考試周刊.2019(10).
[2]王源源.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抗仄”能力教育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