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勇堅
【摘? ? 要】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但調查顯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課堂內數學文化氣息不濃,應用性占主導地位;課堂外數學文化氛圍緊張,數學學習形式較單一;教師的數學文化修養不高,教學活力不足;數學文化觀下數學教學設計簡單化,應用深度不夠。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文化滲透的途徑是:以教師為主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數學文化滲透;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數學文化氛圍;家校合作,強化數學文化意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 文化滲透?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048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這是對數學的文化價值和教育價值的明確表述,特別是,“課程實施建議”的“教材編寫建議”部分還指出,教材可在適當的地方介紹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這說明數學課程中應反映數學文化,讓學生掌握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擴展學生思維,傳承數學思想,更好地促進數學文化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實踐。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文化滲透的現狀
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數學文化表現為“你知道嗎”“N數學廣角”等特定欄目,主要圍繞知識的由來與發展、數學應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等方面選材。筆者對大同市兩所小學進行數學文化實踐的實際調查,編寫了問卷,分為學生和教師兩個問卷,從小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興趣、對數學文化的認識程度等幾方面進行設計。調查發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在課堂內外存在一些問題。
(一)課堂內數學文化氣息不濃,應用性占主導地位
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的時代,課堂應是數學文化滲入教學的主戰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應充盈著數學趣味及數學思想。
(二)課堂外數學文化氛圍緊張,數學學習形式較單一
從調查來看,學生課后較少進行有關數學文化的活動,課后學習形式比較單一,這種緊張的課外數學氛圍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使學生容易對數學產生抵觸情緒。
(三)小學教師的數學文化修養不高,教學活力不足
小學教師文化思索的深度反映了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程度的大小。數學教學是否生動有趣,課堂氣氛是否積極熱烈,學生能否得到思維審美等多方面發展,都和數學文化滲透的情況有關。在調查申,學生多次提到教師在教學時導入較少,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少等問題。
(四)數學文化觀下數學教學設計簡單化,應用深度不夠
現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數學文化進行一課一評式研究或個別專題研究,數學文化觀下的教學模式有一定體現,但教學設計簡單化。部分教師認為,數學文化教學就是數學史加數學故事的簡單應用。近50%的教師課堂中不會將數學史或教學方法引入課堂,忽略了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忽略了數學知識是數學文化的基礎和橋梁。這就需要教師以數學文化的視域來看待數學學習,在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深入體現數學文化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二、小學數學教學文化滲透問題成因分析
(一)學校數學評估體系單薄,忽略數學人文價值的發揮
盡管數學課刊評價的首要目的已經不再只是獲得高的考試分數,而是面向學生的學習址程和結果,以全面多重評價體系達到既關注知識、過程,又注重情感態度的目的,發揮課程評價的診斷激勵功能,但是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會做題、習得解題技巧依然是教師教學的最主要目標。在這種以考試分數為主要評價標準的情況下,忽略了數學文化的人文價值。
(二)教師數學文化素養不高,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育
許多教師對數學文化了解較少,更談不上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師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數學文化較少,而是直奔主題,課堂中極少做數學游戲,只是補充數學家的故事、有關史料,課堂較呆板;許多教師的教學重書面、輕實踐,重分數、輕量化,不注重學生的需要和態度。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文化時。迫于自身信息技術能力不熟練而影響了數學文化的滲透。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文化滲透的途徑
(一)以教師為主導,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強數學文化滲透
Libeskind和Shlomo提出,在教學中要讓每一個學生動腦思考,鼓勵不同的解決方式,欣賞學生,讓學生在每一堂課中都能發現令人興奮的數學史和數學家文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作一是巨大的,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各個教學環節加強數學文化滲透。
(二)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數學文化氛圍
濃厚的數學氛圍對數學學習有較強的陶冶作用。營造充盈著數學文化氣息的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由學生自己辦有關數學文化的板報;辦數學文化報,課下傳閱;觀看數學文化的短視頻等;成立數學文化廣角,讓學生進行數學文化交流,并配備一些圖書,讓學生在空閑時間翻閱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可將算24點、數獨等項目設置為競賽項目,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等等。通過積極營造玩數學、用數學的氛圍,提高學生的算術速率、遷移效率、理性思考及探究水平。
(三)家校合作,強化數學文化意識
正確對待數學文化,以發展為導向,建立多元評價方式。在日常教學之外,教師還山幫助學生整理數學學習檔案。將學生在課前預習小所查的數學資料,在課堂中記錄的數學文化知識,在課后做的數學手抄報以及所寫的數學文化心得等放進檔案袋,以便總體教學任務結束后,可以成為一種評價依據,打破歷來以好成績為純粹評價標準的方式,由結果性評價向過程佳評價轉化。另外,可以采取自評弛評、師評等多元評價方式。學生之間可以根據日常的數學文化溝通進行評價;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數學文化的滲透情況和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的表現進行評價;自評可以依照本身對數學文化的了解、掌握或應用來評價。總之,多樣的數學教學評價方式改變了單一的分數評價,為數學文化的滲透提供可能空間。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自籌讀(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