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蓮
【摘? ? 要】數學是與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息息相關的應用型學科,數學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數學教育活動要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會,立足于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但是現實的小學數學教學卻并不盡如人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被引入小學數學課堂,為小學數學課堂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6.135
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小學階段,小學數學的教學水平也成為很多教師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此,教育部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改革,旨在提高小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加深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探究。為此,在數學學科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朋友勇敢的提出把我們的數學教學生活化,這樣的教學手段,可以準確地對學生進行定位,為他們提高濃厚的生活興趣。同時可以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
一、教學生活化概述
所謂教學生活化,就是在課堂教學當中,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情境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和內容,并科學評價教學過程,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體驗生活獲得知識。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在教學內容中積極融入生活化元素,以實現生活和數學知識建立密切聯系,從而改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便更加形象、直觀地體驗所學知識中充分認識并理解相關知識,并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策略
(一)引導學生用數學視角觀察生活
生活中各個角落都蘊含著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當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通過數學角度看待生活當中的各種現象,通過數學思維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數學知識解答生活疑惑。在整個引導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空間,對學生的想法多加鼓勵與肯定,激勵學生大膽實踐與創新。在引導學生主動、耐心的觀察生活當中,學生會逐漸發現生活中各種現象當中都蘊含著數學知識,在建立數學和生活聯系基礎上,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1]。比如在對加減法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利用筷子進行加減實驗,對數學計算結果進行實物驗證。在對圓形相關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在學習完相關概念之后,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生活當中的圓形物體,并將其分類。學生通過在生活當中主動尋找與數學知識有關的事物,能夠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充分理解相關數學知識,并及時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將數學教學課堂擴展到生活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知識點在課本中描述的具有一定抽象性,學生很難從字面意義理解相關知識,也不會運用這些數學知識。針對這一情況,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中,可以積極將數學教學內容向生活當中各種現象延伸,促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特點與實際情況,更加簡單地理解相關知識。老師在講解一些知識點的時候,需要注意通過生活化事例對抽象的數學邏輯關系進行具體描述,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內容。為了做好這一點,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引入生活化例子實現知識點的生活化,拉進學生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以便于其掌握并運用新的數學知識。比如,在講解概率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引入生活中商場抽獎活動例子,并用紙箱和不同顏色的球做概率實驗,也就是在箱子當中放進不同數量、不同顏色的球,驗證球的顏色數量和被抽中概率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實驗能夠更加明白并理解顏色數量和抽中概率之間的關系,并了解商場抽獎活動所運用的數學知識。另外,在課后作業當中要合理布置生活化實踐作業,比如通過數學原理制作小發明、小工藝等,并進行相關比賽與展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且理解能力較弱,對于單調且具有一定邏輯性的數學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為了幫助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含義和邏輯進行全面理解,可以在實際教學當中積極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生活化情境當中激發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并對數學知識和生活建立聯系[2]。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當中,需要給學生留有充足時間來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并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相關知識。比如在對長方形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直接讓學生聯想自己家里的門,并事先收集家里相關人員的身高,對家里門的長與寬進行測量,結合生活當中的實例,聯想如果家里的門太低,人就不方便進出,如果門太高,那么會不會超過屋頂。通過生活當中生動、形象的例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長方形相關知識點,還能明白數學在生活中運用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的探索相關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推行生活化教學活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教學,還要注意確保相關教學活動具有一定趣味性,以更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以往書本化作業形式轉化為生活化實踐教學活動,開展一系列趣味性數學活動增強學生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深層次的認識數學知識。比如可以在課堂學習結束之后,組織與課程數學知識有關的數學競賽或者作品展覽,引導學生通過所學數學原理創作小發明,或者通過數學元素進行工藝品的創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
三、結語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數學語言生活化,數學術語形象化;數學情境生活化,課堂氛圍親切化;數學應用生活化,學習價值最優化。總之,就是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融入生活,走進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單恒.《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09,(8).
[2]呂秀俊.《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