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欣
【摘? ? 要】教育質量的提高不僅僅至關一個人,一所學校,更至關于整個民族、國家,所以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普通行政老師,根據日常工作所接觸到的高職學生,所看到的教學現象。筆者以此所見所聞所經歷針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提升淺談一些自己看法。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教學質量? 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22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型,主要為我國發展技術性人才。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水平直接關于我國未來技術性人才的質量水平,要培養高技術人才,搞好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是關鍵之一。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可以從學生身上發生的問題入手,針對問題的發生,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從而對癥下藥,便可以逐步提升教學教育質量。
一、高職知識傳授的教與學問題
1.社團活動與知識學習的不平衡。現在的大學社團活動,社團種類越來越豐富。很多社團的設立起源以學生的興趣、特長等,由此組建成的一個小組織。大多數大學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擅長找到自己的小團體,繼續發展自己的特長。這本是一件豐富自己課余生活的好選擇,同時也可以通過活動、結交朋友拓展自己的視野,但是大多數大學生,將社團活動與知識學習錯位,以課余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比賽為主,將精力放在專業知識的學習、課本知識的吸收上少之又少。特別是高職學生,學業年限本來就相對少,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嚴重影響了高職知識的學習,荒廢了僅有的兩三年時間。
2.教學更多的是理論,而非實踐。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根本任務,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滿足社會對高等技術性人才的需求。但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只單純進行基礎理論的講授,實訓課即實踐課時安排很少。
3.高職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缺少主動性。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不同于中小學的課堂模式,并非僅僅是掌握知識點,還有培養自學能力。但是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學習模式一時之間沒有切換過來。這種模式的切換大部分靠學生自己個人學習能力的調整,這對于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高職院校學生來說,調整難度更大。不適應高等教育學習模式的高職學生們,逐漸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不再主動的學習知識。對于考試的心態,只求不掛科,大多都是考前臨時抱佛腳。
二、深究高職教學問題的原因所在
1.從生源角度看,高職學生本身是高考的相對落后人群,他們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差,于是導致他們在無法適應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在覺得學習充滿困難的情況下,他們轉戰其他可以發展自己的領域,社團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平臺,在這個平臺里,他們可以充分表現自己,在這樣的舞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他們將重心轉移。
2.高職院校大部分的理論教學,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基礎薄弱。所以在很多教師的眼里,學生能夠將最基礎的理論知識掌握已經是很難得的學習效果,不奢望他們在技術方面有可觀的成效。另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特別是低層次的民辦高職院校,專業設備乃至大型機械,遠遠供不應求。在本身課時少的實訓課中,學生一時之間不僅要學習很多實踐的操作技術,而且實踐設備不夠用,不僅僅依賴于模擬視頻的學習,即使有實際的學習設備,也是多人共用一臺。這樣的學習效果,肯定難以盡人意。
3.“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中國教育現象在高職院校充分得到體現。加上國內高等教育方式“嚴進寬出”,讓很多學生處于“混水”的狀態,只求拿個畢業證即可。而對于這種現象,老師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于是,就形成這種現象。老師“放水”,學生“快樂”學習。
三、針對問題對癥下藥
1.不管是作為學生還是教師,應該認識到高職教育的本質不是“一張紙”,也不是像中小學那樣簡單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高等教育應該教會的是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知識資料來源的搜索能力,自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一旦形成,對于他們在專業知識的學習,以后就業后在崗位上的繼續教育都是受益匪淺的。
2.既要重視理論教育,也要重視實踐教育。雖然說實踐的操作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支持,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本身學習積極性不高,如果單純進行枯燥無味的知識傳授,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適得其反。所以高職院校的老師在進行理論傳授時,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如今是信息化時代,老師在課堂傳授時,要與時俱進,滲透時代信息,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現在有些學校推行無手機課堂,其實并非完全可取。老師因上課內容的需要,學生可以利用手機搜索必要信息,既補充了知識,又印象深刻。對于實踐教育,問題不僅僅是設備的欠缺,實訓課的課時少,不管是之前推行的“2+1”教學模式,還是現在的“2.5+0.5”模式,而且很多畢業前提供的實習大都是走過場,沒有達到真正鍛煉作用。所以,高職院校要進行校企合作,重視學生下企業的機會,讓他們在畢業前實實在在的得到鍛煉。指導教師要認識到自己所起的作用不僅是“看好”學生,而是“帶好”學生。
3.高職院校應適當降低平時分占比,提高期末分占比。本科院校平時分和期末分的占比在3:7左右,但是高職院校平時分和期末分的占比在5:5左右。高職院校這種占比設計是為了盡量降低掛科率,高職院校的學生即使期末卷面分較低,只要加上很高的平時分,就不會掛科,這使學生潛意識降低達分標準。所以,高職院校要適當調整占比分,提高期末分的占比,嚴禁“放水”現象。期末卷面分值很低的學生,平時分也不可能給予高值分,否則是很明顯的“放水”問題。
4.堅持教學與時俱進。如今我國經濟科技發展快速,很多知識,技術設備已經更新換代。課程知識需要更新,高職院校如果要培養更多的創新技能型人才,就應當更新現有的課程內容。第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畢業后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學以致用;第二,對于與時俱進的知識,學生有了解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另外,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重點建設機械電子、信息工程、食品安全、旅游管理等類專業課程。
總之,大力發展高職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高職院要提高教育質量,真正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需要從多方面下手。而其中,像以上出現的問題細節,既是根本問題之所在,看似隱蔽細微實則改之影響深遠,也是改革提升質量教育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呂憲祝,任紅.加快高職教育改革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J].遼寧高職學報.2001(03).
[2]孫玉敏.從嚴從實抓好教學,全面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