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祖蘭
【摘? ? 要】語文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感情,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涵。但語文課堂不能只是一個傳授傳統知識的舞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們傳播一些法制知識。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法制知識還沒有系統的認知。但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應該知法、懂法、守法,包括小學生。教師要重視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他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自覺接受法的約束和制約,從小養成守法的好習慣。本文通過探究法制教育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現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供個人在這方面的看法,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 滲透法制教育?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024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改變和發展,教育學界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對于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也同樣重視。法制教育是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艱巨的任務。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法制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中的重要位置。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
學習法律知識有很大一方面作用就是能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愛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在不同的階段對于愛國都有不同的認識,但無論處于哪個階段,愛國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公民不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不了解我國的相關法律,不了解自己享有的權利,是無法真正的做到愛國。所以教師在進行法制教育時,可以很好的解答出以上的問題。在憲法中有表述,公民有義務保護、愛護國家[2]。例如在學習五星紅旗的課文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五星紅旗是我國的象征和標志,我們應該尊敬它,愛護它,保護它,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以隨意在國旗上隨意涂鴉、篡改國旗的樣式。不止國旗,還要教育學生國歌是中華民族的心聲,國徽是祖國的象征和標志,它們都是神圣而偉大的,都要尊敬它們。
(二)培養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人生的基石,它會對一個人的人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法制教育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建立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通過學習法律,學生可以了解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公民,哪些行為是不能做的,哪些行為是好的,例如,打架斗毆,吸毒,校園暴力等行為是不好的;幫助他人,愛護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遵紀守法的行為是好的。這給了他們一個思想上的警醒,時時刻刻規范他們的行為,不會讓他們觸犯法律,走上一條不歸路。
(三)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學習法律知識,能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確保對人生的正確、恰當的、合理的看法,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的目標,并在今后的生活中為之努力。還能讓學生從小就有對周圍事物的正確認知和合理判斷,讓他們今后在社會生活中的存在和發展有一個合理的定位,以此形成自己積極向上、正確、健康的人生觀[3]。
二、語文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措施
(一)透過觀察進行聯想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教導學生通過學習一篇課文之后聯想這其中有哪些法律知識。比如,在學習《鯨》這篇課文后,學生會學習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有關內容,告訴他們非法捕殺動物是觸犯我國法律的行為,進而讓他們產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在他們的腦海中種下一顆時刻想著保護動物意識的種子。
(二)在課外實踐中領悟法律知識
語文課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教師要經常帶領學生去戶外進行實踐活動,觀察社會中的百態人生,觀察社會中存在哪些違反了我國法律的行為,讓他們通過實踐活動感知法律的性質。語文課堂就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法制教育則能告訴學生們在做人做事時要遵守國家制定的規則——法律[4]。引導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論做什么事都要守法,切不可做出一些出格的事。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參加走進敬老院孝敬老人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告訴他們我國的法律《婚姻法》中規定,子女對父母由贍養扶助的義務。以此來引導他們在日后的生活中,要做到孝敬老人,學會感恩。
(三)在教學中播放相關視頻
語文課文都是一些死板的知識,無法將書中的事情真實的展現到學生們的眼前,他們很難做到切身體會。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等資源,在課前下載一些有教育意義的視頻,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讓他們從視頻中觀察到法律的重要性。
例如,在學習課文《南沙群島》時,教師帶領學生感受到我國自然環境的魅力,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教師在教學時要告訴他們我國當前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很多地區的植被面積都在下降,給學生播放我國森林被砍伐毀壞的視頻,向他們宣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實施條例》的規定:“禁止毀林開墾、毀林采種和違反技術操作規程采脂、挖筍、掘根、剝樹皮及過度修枝的毀林行為”。以此警示學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不毀壞樹木,讓學生增進環境保護的意識。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作為教師,要積極地在日常教學中將法制教育滲透到教學中,使法制教育潛移默化的成為教學的一部分,為學生的成長奠定一個堅實基礎。教師在授課時要帶領學生積極觀察課本中的圖片及語句,展開聯想,思考這其中的法律知識;多帶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實踐出真知;通過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做到法制教育,真正地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羅來軍.淺談農村小學各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3):344.
[2]田華.試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之重要性[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8):211.
[3]王成梅.小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法制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6):88-88.
[4]程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中外交流,2016,(6):275-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