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 要】初中英語教學內容系統深入,在小學基礎上提升到理論語法層面,知識理論更加完整抽象,也科學條理。此時重視基礎教學,有助于深厚學科基礎的培養。基礎教學包括音標語法教學、興趣培養、習慣養成三部分,以培養基礎能力為目標,全面提升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學科素養。
【關鍵詞】初中英語? 基礎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0.083
初中英語教學在小學和高中之間起到重要的銜接過渡作用,小學階段,學生從語言直觀感知層面認識一門新的語言,學習掌握初步的語言表達熟語技能;高中階段恰恰相反,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語言判斷分析和應用能力,對學生的語言規范表達有較高的要求。而初中時期,就需要學生打牢基礎,在聽說讀寫四方面建立完整有效的知識體系,形成基本學科素養,為今后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以下筆者結合實際的教學總結,從三方面簡要論述如何順利開展基礎教學。
教師要明確基礎教學的本質含義,其區別于入門教學的特征。英語入門教學,側重于教師讓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科有個初步了解把握,掌握學科入門英語小知識,從小學順利進入初中學習環境,在心理上對初中英語接納不排斥,自然也包括英語入門知識、學習技能的講授培訓。但是入門教學僅僅是讓學生有個好的學科學習開端,對于學科體系的建構、學習習慣的培養等,都不甚重視。但是英語基礎教學就不一樣了,基礎教學是貫穿英語教學始終的一種理念與教學價值追求[1]。基礎是一個學科的命脈,也是學生學習的不竭源泉。如果忽略基礎的學習,學生的知識建構不穩定,框架不完整,知識漏洞的存在將會嚴重阻礙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對今后的長遠發展產生極大阻礙。相對而言,基礎教學關注的內容更多,持續的實踐更長,自然任務也就更重。在明確基礎教學含義的前提下,開展起來,教師的策略和措施就會更加有力到位。
首先,開展音標語法教學。這是入門教學的內容,但也是基礎教學的必要環節,是奠定英語學科基礎的重要舉措,更是學習英語的必然選擇。音標語法能力是初中英語學習必須具備的基礎技能。初中英語背誦的內容多,單詞、句式、課文,很多內容是學生自學就可以掌握的,如果學生具備自己讀寫記憶的能力,就可以很好地預習下一單元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學會了音標,就可以借助于單詞后面的音標注釋,自己分析單詞的形式變化規律,掌握單詞詞根與詞綴的區別,經過長時間自學,自主分析,學生的基礎語言能力就會大幅增長。
例如,開學第一周,教師要花費至少四節課來夯實學生關于26個字母和48個音標的基礎學習,尤其是復雜音標、陌生音標、易混淆音標,要多列舉詞匯,讓學生實現音標與單詞的同時學習,學會如何在讀辨音標上快速區分中文拼音與音標的不同之處。此外,語法的學習要比音標難得多,之所以難還是因為英文語法與學生的母語語法之間太多不一樣,學生接受一種新的語法習慣,并且在現實中應用起來,是需要克服母語語言習慣障礙的,因此,教師要循序漸進開展語法基礎教學[2]。在每節課上,介紹訓練的語法不能過多,并且把容易產生混淆的同類型語法句式分開講,中間間隔至少一天,給學生足夠的理解消化時間。例如,和that有關的句式就有多個,而that后面既可以跟修飾語,還可以跟從句,還需要學生辨that后面內容與前面句子的關系,我們就要避免把類似的句式放在一起來講,先讓學生把每一種情況的基礎知識摸清,之后再歸類辨別學習,這樣基礎才牢靠。
其次,基礎教學離不開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推動學生自主積極學習的主要動力,也是新課程改革極為關注的教學因素。興趣培養與學生的基礎教學有怎樣的關聯呢?基礎學習是一項持久深入的任務,教育教學改革要求,基礎學習也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究,也是學生建構完整語言體系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可以促進基礎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第一,教師要以美引趣,充分發揮英語語言的美感,包括語言自身的魅力和課程內容展示的獨特美。一方面,教師應該拓展英語教學空間,把音樂、藝術、文學等領域的英語語言優質教學資源拿到初中英語課堂上,帶學生一同發現探究語言美,發音美,書寫美等,喚起學生內心追求美的需要,激發對學科自身的興趣。另一方面,在學科內容展示上,要制作精美的課件,借鑒初中學生感興趣的漫畫、簡筆畫、動畫等,以直觀的審美刺激,調動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審美意識。第二,設疑激趣,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用疑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沖動,以此促進興趣的深入發展。第三,以動喚趣,英語課堂不應沉悶枯燥,與英語語言相對應的是一種開放、活躍的西方文化,教師應該把西方文化中一些積極的因素融入英語課堂中。例如,模擬西方各種文化交流情景、制作圖畫、借助實物教學、情境表演等等,以創新的生動的教學過程,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強化基礎教學效果。第四,以實踐促參與,在實際交流應用中,深化學科興趣,強化基礎知識,增強學科基礎素養。例如,在學習與飲食有關的單元課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制作西方特色飲食文化小卡片,查找對應的英語表達,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快速自覺掌握單詞的基礎讀音、單復數等基礎部分,既有趣,教學效果又非常到位。
最后,基礎教學有賴于學生語言學習良好習慣的養成。語言學習實際上非一朝一夕之事,是一個日久熏陶、潛移默化的漫長過程。良好語言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自覺規范學習行為,積累學習經驗,提升規范學習的意識,為增強語言基礎助力。例如,教師要在嚴格上狠下功夫,開始學習英語,教師要注重遵循語言學習規律,保證學生讀音精準、規范書寫,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后鞏固、整理筆記改錯,培養正確朗讀、善于背誦、勤于動手、自覺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陪伴學生拓展課外閱讀,開闊閱讀視野,形成每周必讀的學習習慣。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檢查督促,初中階段學生自覺性較差,自主學習意識和規范意識較弱,如果教師只是提出要求,學生的落實難以達到要求,追蹤式檢查,可以有效避免學生一暴十寒的現象。所以,及時檢查落實是習慣養成的必要途徑。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基礎教學,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學情的全面了解,離不開學生的自主自覺探究,更離不開興趣的激發、習慣的養成、基礎的夯實。
參考文獻
[1]陳靜.淺析初中英語學科聽說教學的現狀及優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1).
[2]程敏.新課程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