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娟
【摘? ? 要】課堂新知識導入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也是關系到小學數學整體課堂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中我就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出發,談談我們針對課堂新知識導入方面應該如何創新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知識導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18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時期。之所以重要在于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性學習知識、形成學科思維模式、思維體系,甚至是基于自身能力和習慣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和習慣的過程,并且小學階段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局限性,各學科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大部分都是基礎性、入門性的內容,學生學習效率和成果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基礎的牢固與否,更是關系到學生未來學科知識縱深方向的發展。所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以來,我們重點強調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尤其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從知識的導入階段入手,從打基礎的階段開始,塑造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構建學生的學科思維體系和學科核心素養,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
數學是小學階段所涉及的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學生未來受教育過程所必不可少的三大主科之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一方面,從我們傳統定義的三大主科來說,語數外三科中只有數學類屬于奠定的客觀性學科,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為主,著重開發學生的數字計算和三維空間想象能力,所以數學基本是一切客觀性學科學習的基礎;而另一方面,數學又是一門系統性和專業性兼顧的學科,知識的關聯性強也就導致學生必須在受教育過程中不能有思維的缺失,一以貫之地構建起對應的數字、圖形演算相關的思維體系,這就增加了數學學科的知識學習難度,進而提高教師日常教學的要求,并且更加注重小學階段的“地基”的牢固構建。接下來針對學科新知識的導入談談我的教學建議,從而為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展開新思路。
一、教師做好課前準備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所欠缺,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性較高,數學又是一門知識專業性突出的學科,所以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互動基本需要教師掌控節奏,帶領學生進行思考、學習。因此要想在課堂上做好知識導入,教師必須要做好課前準備。首先,在備課過程中,我們要將教學大綱的要求研究透徹,并且找出其中隱藏性的知識點。因為素質教育改革以來,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啟發和拓展,所以課本內容設置過程中會有意地放寬知識面,并給教師更多的教學自由。所以我們在備課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對教學大綱的要求,一方面將課本規定的基礎知識掌握透徹,還要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需要,結合班級整體學習狀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延伸,從而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為新知識的導入奠定基礎。其次,我們還要針對教學內容的不同針對性的創新教學模式,從而保證課堂知識導入的靈活性和趣味性。一方面,作為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研究學生”,明確學生的優缺點,然后結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本著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從互聯網等途徑尋求課堂教學創新的靈感,創新知識輸出方式,預先演練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并針對問題預設解決措施,從而保證課堂導入的有條不紊,層層推進。
二、注重基礎,溫故知新
小學階段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塑造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科教學根本,所以在課堂知識導入過程中,我們也要以基礎知識為主,尤其是實現“舊知識”和“新知識”的黏連、過渡,從而在課堂教學一開始學生就準備好對應的學習思維和狀態,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構建起教學內容的關聯橋梁。對于小學生來說知識的接受能力強,但從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能發現其忘性大,所以需要及時進行復習鞏固。那么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我們可以實現溫故知新,利用數學只是關聯性強的特點,在每節課課堂導入過程中先從學過相關知識的復習入手,通過“舊知識”引出新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產生好奇,進而帶領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有良好的知識接受度,為進一步進行新知識的教學奠定基礎。其次,我們要以基礎知識為中心,引導學生思維的“溫故知新”。數學是一門問題解決型的學科,所以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通過知識構建學生的思維。在新知識導入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原有知識實現思維的轉化,如學習圓錐體面積和體積時,從圓柱面積計算公式中引導學生了解對應的面積和體積思維方式,進而找到計算的規律,引導學生完成思維的轉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塑造學生的能力。
三、創新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當前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來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關鍵。因為小學生本身好奇心強,同時“喜新厭舊”的心理特征明顯,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更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降低的情況。所以,我們在課堂導入模式的探索方面要注重方式的新穎性,通過創新,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在課堂導入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實踐聯想型教學模式,以社會生活實例融入知識教學,通過學生周圍實際的數學實例啟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如在學習倍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學生和家長的年齡舉例子,讓學生先通過減法計算和家長的年齡差,然后提出倍數的問題:“家長的年齡是學生的幾倍多幾?少幾?”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進而引導學生通過生活實例進一步學習除法內容了解倍數問題。其次,我們可以采取問題場景導入式教學模式。例如在課新課堂上結合備課過程中設置的問題,拋出疑問,通過疑問的語氣在學生心中留下一個問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而結合新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展開講解,結合教學例題一步步給學生答疑,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不自覺地跟著教師前進,從而保證學生思維的專注性,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之,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的情況,所以更加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當前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我們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到教學引導,尤其是在課堂中做到知識導入,提高教學效率,塑造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燕.“開頭”中的智慧——說說小學數學課導入的藝術[J].小學教學參考,2014(14):61-61.
[2]佚名.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導入新課[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