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澤榮
摘 要:現階段我國十分注重教育行業的發展,教育行業的發展關乎著我國的未來發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一定幫助。一年級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們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教師應該利用這一點對學生展開能力培養。本文對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閱讀能力
引言:閱讀理解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它涉及語句的深入了解以及文章中心思想,有的時候文章出現較多的修辭手法都與閱讀理解有關。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這是教師應該教導的重點內容,運用閱讀理解能夠更好的了解文章內容,不僅能夠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還能發現語句背后所包含的內容。閱讀能力應該從小抓起,因為它需要大量的累積與實踐,所以,應該在小學一年級語文的教學中利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幾點問題
(一)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是初入學習階段,避免不了存在貪玩的心理,而且他們對于學校的一切都是比較陌生。在上一年級之前,普遍學生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前教育也只不過是教教學生們最基本的內容,學前教育主要還是陪著學生們做游戲。一年級的學生在各方面還處于成長階段,在心智和思想上明顯不夠成熟,同時還沒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大部分學生都十分貪玩,讓學生們靜下心來進行閱讀比較困難。一年學生對于未來了解相對較少,所以他們沒有認識到閱讀理解的重要作用,更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對學生們展開閱讀能力培養難度較大[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方式比較單一
小學的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但對于同一種事物或方式會產生出厭煩心理。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方式比較單一,沒有達到學生們的需求,使得學生們對于教師教學內容不感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大部分還在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先讓學生們進行閱讀一遍,然后找出文章中不清楚的語句或文字,教師在通過這些內容對學生們進行逐個教學。這種教師方式過于單一,限制學生們的想象空間,這種狀態下學生們很難對閱讀理解產生興趣[2]。
(三)教學目的不夠明確
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認為學生年級過小,對于相關的文學作品只是簡單地介紹以及閱讀,對于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達的情懷并沒有深入分析。雖然這能符合教學要求,教師也算完成相應任務,但這種教學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學生不了解文章具體的內容意思,就無法對文章感興趣,進而也會降低閱讀的積極性。這種授課方式讓學生們不能對閱讀產生興趣,更不可能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能力。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對文學作品進行詳細的介紹,包括作者的身份和年代以及作者處于什么狀態下寫出這篇文章,都沒有進行詳細的描述,學生們對于文章的相關背景一無所知,進而降低學生們對閱讀的喜愛程度。同時教師為提升學生們的成績將大量時間安排在做練習題上,雖然這樣做可以加大同學們的習題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會對學習產生厭煩。
二、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自主閱讀的好習慣
一年級的學生對于相關內容需要從頭學習,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從拼音開始學起,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然后才能到初步認識漢字。在他們學習漢字的過程中并讓他們接觸文章閱讀,有利于加強學生們的運用能力。為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讀書,這樣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閱讀理解,當然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少不了教師的幫助,一年級的新生對于文章的內容難以理解,教師應該對學生們進行細節分析與理解。雖然說量大積累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更應該注重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所以在書籍的選擇上要選好書。對于小學生來說,個人比較推薦四大名著的閱讀,在選擇的書籍的時候要選擇簡化版,不能要文言文版本,文言文版本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實在過于復雜。四大名著里面有許多著名的典故,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另外,四大名著的閱讀在未來的學習中也有較大的幫助。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們將書籍讀完,如果同學們存在一定的疑惑或問題,教師一定及時對學生們進行解答,在閱讀之后可以適當考慮讓同學們寫出書籍相關的讀后感。這樣可以觀測到學生對書籍內容的了解程度,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們的寫作能力[3]。
(二)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低年級的學生們在文字描述上很難產生興趣,大部分學生們對于先進的科技設備充滿興趣,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展開相關教學。與文字相比,學生們對動畫和圖片更感興趣。為此,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征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穿插一段短視頻或是利用圖片對文章進行渲染,相比單純的描述更加富有吸引力,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興趣程度。例如,在教師講《哪座房子更漂亮》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各種類型房子或是播放一段視頻,視頻的內容是房子演變的過程中,由最初的土建筑逐漸變成現在的高樓大廈,最后再將教室進行全方位的演示。教師在讓學生們對所看到的內容進行描述,同時可以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未來會如何設計自己的房子。通過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還能提升思維想象力,讓學生們對閱讀產生興趣。
(三)明確教學目的,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一年級的閱讀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的,一些能力是需要從小進行培養。在小學期間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比較強,而且容易對教師講述的內容形成深刻的記憶。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教學的目的,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互聯網平臺的支持下,教師搜尋相關教學的資料比較簡便,教師還要做好相應的規劃,做好課前、課中、課后的相關工作。例如,在課后應該叮囑學生做下一篇文章的預習,在課前要對學生進行提問同時引導同學們投入到文章中,課中應該對文章的作者進行講述,同時還要對作者想表達的情懷進行簡述。在教師講述《司馬光》這一課程時,教師應該先讓同學們對司馬光這個人進行了解,并在講課前對同學們提問,比如司馬光是哪個朝代的人?他都有什么出名的文學作品?隨后,教師再對司馬光進行簡介,他是我國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而且其著名的作品是《資治通鑒》,對于后人的影響較大,之后再對文章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們了解相關背景,同學們會對教學的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們閱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生們沒有較強的接受能力,為此,教師應該明確這一問題,利用學生們的特點展開教學,進而促進學生們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魏鵬飛.小學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23):130.
[2]李遵華,宋法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79-80.
[3]陳飛. 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培養的學理思考[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10):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