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江濤
摘 要:作為一門既熟悉又陌生的學科的初中《道德與法治》,2016年秋季起,初中《道德與法治》正式更名。重命名并不是最終的要求,其真正的目的是實現教學改革。初中《道德與法治》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活動,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法律規范,增強學生們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知識,這樣可以對學生們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實踐;作業
引言:對于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的初中生來說,這是他們非常重要的階段來形成并實現他們的人格質量的提高和價值觀的形成。引導學生參與道德教育從而不斷幫助學生能夠實現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應用實踐能力的提高,是本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為了完成這些任務,教師完全依靠知識灌輸是遠遠不可能的。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對德治知識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就是實踐作業設計。在實際的家庭作業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從傳統的作業中解放出來,而且可以加深對在個人經驗中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促進提高知識應用水平。
一、找準實踐性作業的切入點,明確實踐性作業的主題
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不斷鞏固所學知識是實際作業設計的目的。目前的教育背景是應試教育為主流,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教師在開展家庭作業設計活動時,要達到各個方面,引導學生鞏固和應用所有的知識,這就更加困難了。有時候,任何事情都可能導致不到一面。因此,在設計德治實踐作業活動中,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找出相關設計要點,從而明確作業的主題。以《男生與女生》的教學為例,引導學生區分男性與女性,并區分兩者的優缺點,實現優勢互補就是本課程的教學難點?;谶@一困難,我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活設計了這類實踐性作業。在評價過程中,需要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直觀地表現出來,以便對男生和女生在比較中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分析這個班的學生,用客觀事實加深對男女生差異的認識。此外,在比較優勢和劣勢的過程中,學生能獨立找到幾個方面的男孩和女孩之間的不同,這樣他們就可以意識到有一個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對兩者互補的內容和方法進行探索,以推動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未來的生活。
二、選擇與生活貼切的作業素材
實踐性作業的主題確定以后,教師需要選擇的中心就是該主題,同時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相結合,選擇與之相關的各種材料。隨著新課改的出現,一些教師的教學存在很大的偏差在對新課改概念的理解上。他們認為摒棄教材內容就是新課程改革,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同時他們還認為教學重點就是課外內容,只有靈活運用課外圖片、視頻等資源,才是教學創新。事實上,教師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載體就是課堂教材,同時課堂教材也是教師設計實踐作業的載體。在初中德治實踐作業設計過程中,我一般設計的主要材料主要是教材內容。由于教育部編寫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教材編寫者精心挑選了《道德與法治》包含的內容。它不僅包含了我國的核心價值觀,也包括了最新的原則和政策,紀律性和應用性都是非常強的,所選內容都能夠經得起考驗的?!遏敯嗟膭撟鳌泛汀侗Pl黃河》等都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素材。需要反復討論如何選擇材料和案例,選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的材料和案例。比如,在《誠信是金》課上講的廢石故事,就是要進行作業設計的優質材料。因此,教師設計實踐性作業的時候,可以采用一些教材中的典型材料和案例。教師不應為了創新而放棄教材的內容,而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經典案例和圖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精力投入教師在家庭作業設計上,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現實生活中有效應用課本上的理論知識。
三、設計的內容要主次分明
從朱熹的句子“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以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凡事必有解決的方法,找到方法,就能把這件事給做成了。教師舍棄適當的方法手段,就不能搞好教學,學生舍棄適當的方法,就學不好。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設計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的有效教育教學活動的發展,這不僅對課堂教學的有序實施提供最大的保障,而且也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參與活動。在確定了實踐作業設計的主題和作業材料后,可以入手無各個環節和步驟,系統地設計作業。為此,教師需要通過實際作業設計要求,根據不同環節設計過渡自然的活動,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能夠快速成長。首先,在傳授知識給學生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知識的內容和技能目標進行講解,而且還要對講課的過程和方法進行關注,對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體現進行重點關注。課堂教學能夠有效嗯實現知識技能目標,而通過實踐作業來實現和鞏固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謂過程和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個人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獨立發現問題,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第二,教師應具備根據實際作業的實施過程靈活調整實踐性作業的能力。在設計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以一定的內容為實踐的重點,從而進行活動的內容的設計。然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能對其形式或內容進行接受的情況,這時教師就不得不調整作業內容,在為老師提供學生能夠將作業積極完成的保障的情況下,保證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狀態。另外,因為不同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和學習能力等具有明確的區別,教師不應該對他們進行同樣的教學內容,需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能力,來適當調整實踐性作業的內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例如,以親情教學為例,對學生如何掌握與家人溝通的方法進行重點引導。這樣學生就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一開始,學生回到家里幫助他們的父母做他們能做的,比如做飯,幫助他們的父母打掃衛生,給父母洗臉洗腳等等。然后,在幫助父母的時候,學生應該與父母進行積極溝通,關注父母的健康和工作情況等。最后,有必要把事件記錄在日記中,用語言表達他們對父母和家人的珍惜和愛。這樣就可以在學生們完成作業的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們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四、多元化的作業評價模式
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通過評價和反饋學生實踐性作業來實現對學生和教師的成長進行有效的促進作用。首先,在評價過程中,我們不僅對學生的作業完成的效果進行注意,而且還要對作業完成的過程給予更多的重視。其次,我們應該對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給予充分的尊重。最后,實踐性作業評價應使實踐性學科表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不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師評價模式,而且還有利用學生互評等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促進學生成為的同時,激發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五、結束語
簡而言之,在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進行作業目標的設置,作業內容的原則和作業活動的設計都應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思想意識。
參考文獻:
[1]黃彬彬.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實踐性教學活動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 閩南師范大學, 2017.
[2]花韡. 例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業的創新設計[J]. 中學教學參考, 2017(16):53-53.
[3]金紅梅, 陳明英.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究[J]. 新課程(中), 2017(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