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慧蓮
摘 要: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入舞蹈因素,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合唱可以使學生提升對音樂的感知力,有助于調動課堂氣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音樂,而舞蹈則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拉近學生與音樂作品的距離。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必須重視舞蹈教學與合唱教學,打造優質音樂課堂。
關鍵詞:合唱;舞蹈;初中音樂;情感體驗;
注重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符合素質教育“育人為本”的要求。在音樂教學中,注重舞蹈教學與合唱教學有助于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平等交流,引導學生感悟音樂魅力,體會音樂中傳遞的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愛好與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世界的認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與音樂創新能力。
一、結合教學內容營造氛圍,渲染音樂課堂氣氛
優質音樂課堂應具備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需根據教學內容營造相應的氛圍。一個良好的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學生學習音樂更加投入。尤其是在合唱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歌唱技巧,還要求學生在合唱中全身心投入,領會歌曲描述的情景,從而使合唱歌曲更加優美、動聽,使同學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與此同時,合唱需要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情景中有所收獲,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前,可以適當設置音樂欣賞環節,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唱中。
例如《小鳥,小鳥》這首歌曲,節奏歡快,旋律優美,形象生動的表達了大自然對春天的期盼之情,并且這首歌多次被少兒合唱團選為合唱歌曲。我事先準備了一個關于春天的音樂短片,在課堂開始為學生播放,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關于春天的美好回憶。在學生們的講述中,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講春天景色的變化,有的同學講春游的故事。討論結束后,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需要學習的這首歌曲,并告訴學生學習歌曲后,需要大家進行合唱,共同展現我們的學習成果。愉悅的課堂氛圍并未讓學生對此反感,而是更加感興趣,想知道怎樣合唱才能把這首歌表現的最好。對學生而言,總是一個人完整的演唱一首歌容易產生疲憊感。我通過組織學生合唱發現,合唱更容易調動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興趣。《小鳥,小鳥》中需要合唱的部分為第二樂段,節奏舒緩流暢。我將學生分為高聲部與低聲部,由我分別示范兩個聲部的旋律,指導學生練習。學生積極性很高,范唱完成后,我提問“哪個同學可以來演唱一下?”學生都積極舉手展現自己,整堂課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由于根據教學內容為同學們營造了與春天相關的情景,使他們在合唱中就像歌曲中的小鳥一樣,對春天充滿了喜愛之情,本次課堂也因加入合唱教學而更具趣味性。
二、引導學生領悟音樂情感,加深學生情感體驗
在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表現的情感更加強烈,學生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一方面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另一方面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但是單一的演唱方式或者純粹以欣賞為目的不足以使學生深刻的領悟到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因此合唱教學的開展,舞蹈因素的融入尤為重要。合唱可以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而舞蹈則為學生帶來直觀的視覺體驗,通過參與合唱或者舞蹈表演,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鳳陽花鼓》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歌曲的悲切情感。首先為學生講解《鳳陽花鼓》的背景,使學生對鳳陽花鼓形成初步了解,知道在過去鳳陽久經旱澇災荒,人們為了生存,便唱著花鼓四處乞討,因此鳳陽花鼓的歌詞通常十分悲慘。對歌曲形成一定認識有助于體會歌曲傳遞的情感,講解之后再為學生播放歌曲,讓學生仔細聆聽歌曲在訴說什么,從演唱者角度出發領悟情感。歌曲中襯詞“得兒”的舌顫音是難點,在同學合唱時,我通過手勢加以提示,使他們在演唱到兒化音時能夠迅速的收回?!而P陽花鼓》是乞討歌曲的象征,大部分學生并不能真切體會到乞討的心酸,為了加深情感體驗,我設置了舞蹈環節,為學生提供簡單的道具,一邊舞蹈一邊演唱,感受表演者的不易。舞蹈的加入可以更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意識到音樂并不是簡單的演唱,情感表達以及形體表現力都是音樂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通過舞蹈表演,我提問學生有何感受,學生A說:“感覺當時的人們為了生活十分不容易。”學生B說:“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現在擁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庇蓪W生的回答可以感受到,他們通過參與舞蹈表演體會到了當時受災人民為了生存是多么不容易,對音樂作品中傳達的感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見,舞蹈教學在音樂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親身參與舞蹈學習增強了課堂參與度,有助于提升音樂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組織學生進行音樂編創,體會音樂無限魅力
音樂教學不能簡單的局限于教授歌曲演唱技巧,應鼓勵學生進行音樂創新,合唱教學與舞蹈教學則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音樂創新空間。教師在課堂上應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定合理的編創任務,讓學生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還可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莫扎特的《渴望春天》,在學生了解創作背景,掌握演唱技巧并領悟歌曲所傳達的對春天的渴望之情后,我鼓勵學生進行音樂編創。學生自行進行分組,可以根據自己理解選擇不同的方式對歌曲進行再次創作。其中一組同學采用的是合唱方式,在排練中個別同學出現氣息不足、急躁等問題,我將發現的問題進行指正,學生之間也不斷進行磨合,加強彼此間的默契。通過合唱訓練,同學們的音樂技巧不僅得到了顯著提升,還有效提升了音樂素養。班級中一些同學對樂器有一定了解,且動手能力強,我協助這些同學動手制作同學打擊樂器為這首歌伴奏。學生在動手制作樂器的過程中會對歌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用自制樂器為合唱伴奏,可以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在這次音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發揮所長,大膽創新,通過不同方式展現出“對春天的渴望”。除去合唱之外,同學們還進行了舞蹈編排,在舞蹈創作中,同學與音樂作品的距離更近一步,舞動的孩子們就像歌詞中描寫的“在青草地上跳舞”的小鳥一般歡快又活潑,傳遞著春天到來的喜悅。舞蹈的加入,使音樂作品的內容更加豐富,兩者相輔相成。在舞蹈教學中,我對學生的建議是舞蹈的創作應有目的,動作銜接應有規劃,這樣才能使整個舞蹈流暢表現出來并且讓觀看者領會舞蹈所傳遞的信息。在音樂編創中,學生通過合唱與舞蹈等不同方式更加全面的感受了音樂的魅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和學習音樂的興趣。
綜上所述,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注重積極開展合唱教學與舞蹈教學,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在課堂上,豐富教學方法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桔燕. 曲意迎合成妙音——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創新探索[J]. 教師, 2018(11): 72-72.
[2] 王莉萍.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18):464+495.
[3] 孟衛. 舞蹈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效果的探討[J]. 學周刊, 2016(2):227-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