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數學學習對于學生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而小學階段的數學更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此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初養成,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和督促。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愈發強調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也就是說,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情況下,教師應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指在有限時間內能夠完成較多的教學目標或是取得較高的教學效果的課堂。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一般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但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自主學習仍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顯得教師的指導作用非常重要。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教師必須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或方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授課的有效性。筆者結合自身構建高效課堂的經驗,提出以下幾種構建策略:
一、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游戲比較癡迷,教師可以利用這點在課堂上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堂導入與游戲進行整合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導入的時間在3-5分鐘為宜,也就是游戲的設計要盡量簡單,能夠促進全體學生在短時間內的參與,提高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時,筆者在課上和學生一起參與加減法的接龍比賽,如學生說出32+15=47后,下一名學生就要說出47-21=36。在輪到筆者時,筆者說出13-2.2=10.8,下一名學生頓時愣住了,因為學生對于小數加減法的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此時,筆者說道:“不是你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問題我們還沒學到,今天我們就來學以下小數的加減法,下節課進行小數加減法的接龍!”這種相對比較簡單的導入方式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遺留的問題又能吸引學生關注下節課的數學游戲,有效提高了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好奇心。
二、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信息技術所支持的教學環境下,情境的創設相比其他的方式更加能夠切近學生的情感,使學生通過體驗情境中的問題進而產生共鳴,產生迫切的解決問題的欲望,并積極的進行問題的探究。這種通過實物、圖片、音樂、文字、視頻等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更加符合小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需求,能夠有效調動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組合圖形的面積”時,筆者將一塊硬紙板帶到課堂,并詢問學生這是什么圖形,學生爭相答道:長方形。隨后,筆者拿起剪刀將這個長方形的硬紙板剪為不規則圖形,并詢問學生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從未在數學中接觸過不規則圖形,對于該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于是,筆者趁機提問:“有同學知道這個圖形的面積怎么計算嗎?”學生紛紛搖頭。這時,筆者給予提示:“既然我們不能直接算出,那我們能不能通過把它剪開或是添加其他圖形使得這個硬紙板變為我們曾經學過的圖形呢?”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面對不規則的硬紙板不少學生開始出謀劃策,主張剪去某圖形或添加某圖形的學生不在少數。筆者將自己課前制作好的統一的不規則硬紙板分發給學生,由學生完成硬紙板面積的計算,此次授課過程中筆者發現,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甚至有的學生采取了3種方式。這說明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生也逐漸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到了探究數學問題的魅力。
三、動手操作,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為節省教學時間,部分教師將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環節省去,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在高效數學課堂的構建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教師應根據課本知識的呈現主動為學生設計需要動手探索的環節,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增強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一來,不僅學生可以在不斷的動手過程中進行猜想,以及猜想的不斷證實和推翻,培養學生的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還能夠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腦部機能,使學生的大腦更加活躍,思考問題也更加積極。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請學生利用紙片制作一個長方體。首先,教師和學生利用剪刀、直尺、紙片、蠟筆、膠帶等工具完成長方體的制作(長為10cm,寬為8cm,高為5cm),并在長方體的各個面圖上不同的顏色。顏色由教師指定,上面和下面圖為藍色,前面和后面為黃色,左右兩面為紅色。其次,教師將完成的長方體做一展示,并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體,談談如何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然后,學生將自己手中的長方體展開并進行表面積的研究,在不斷的探究中學生可以發現,兩個藍色部分的面積相同,其余顏色相同的部分面積也同樣大。經過不斷的推導學生可以得出:長方體的前后兩個面面積相等,上下兩個面面積相等,左右兩個面的面積相等,只需將前面的面積加上上面的面積加上左邊的面積再乘以2就得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但也有學生說出了其他方式,通過長方體的展開圖形可以得知,上面與下面的面積之和為長*寬*2,前后面的面積之和為長*高*2,左右面的面積之和為高*寬*2,可以得知長方體的表面積為:長*寬*2+長*高*2+高*寬*2。學生的自主探究相比教師的直接講授能夠使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易與其他表面積公式相混淆,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四、聯系實際,提高實際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的探索和推導大多來源于生活實際,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能僅僅根據課本進行死板、枯燥的授課,而是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感知到數學學習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并學會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的體現,學會將數學知識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學生在實踐中感知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才能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數學素養,有效把握知識的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為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算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玩具的二次售賣會”,由學生將自己平時不用的二手玩具帶到課堂進行買賣(每人至少帶2個),學生用的貨幣為學習過程中教師頒發的小紅花和五角星,每個小紅花為1元,五角星為5元,意圖通過與學生實際相關的購買活動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學生通過自己的喜好為玩具定價,但不低于1元,不超過20元,使學生在買與賣,“收錢”與“找錢”的環境中切實感受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認識,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總之,高效課堂的構建并不是簡單的新興教學理念下的課堂實踐,也不是新興教學手段的不斷應用。教師要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前提進行教學設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能夠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得數學學習不再只是數學概念、公式、定理等的背誦,而是與學生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慶禮. 核心素養參照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3):161.
[2]陳亮. 基于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J].才智,2018(32):104.
[3]付煒.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