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艷 張長雷

摘 要:綠色建筑是國內外建筑業的共同發展方向,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發展的基礎和支撐。隨著推進綠色建筑成為國家戰略,綠色建筑材料的應用必將隨之大幅增長。因此,建立綠色建筑材料的評價標準,指導綠色建筑材料的推廣和使用迫在眉睫。目前權威機構奧格納尚未發布有關綠色建材的評價標準,且市場需求較強。因此,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建立先進、可操作性強的綠色建材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關鍵詞:綠色建材;評價體系;標識
從綠色建材的定義和性質出發,探討了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的目標和任務,嘗試構建了綠色建材評價指標體系和標識方法,以期為國家《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的編制提供思路,促進綠色建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一、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現狀和問題
1.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現狀。我國對建筑材料的定性評價工作已在很多領域展開.我國的環境標志自國家環保局正式頒布實施,由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認證中心認證實施。《奧運綠色建筑評估體系》首先對建筑材料的綠色化程度指標進行了定量評價,確定了資源消耗指標、能源消耗指標、環境污染指標、再循環指標等。“十二五”規劃伊始,國家工信部原料司與住建部標準定額司聯合調研國內綠色建材產業,為引導擴大綠色建材消費,工信部全面啟動綠色建材產品目錄編制,修訂不利于綠色產品推廣的已有標準和規范。
2.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問題。我國綠色建材的評價尚處于定性階段,缺乏定量、系統的評估體系,如何認定綠色建材沒有確定的依據。目前,市場上所有建材都標榜“綠色建材”,但其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具體來說,
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存在問題如下;(1)缺乏定量化的評價體系。(2)指標劃分不夠完善。(3)認證制度不規范、環保標志混亂。(4)綠色建材種類繁多,建立系統完整的評價體系比較困難。
二、綠色建材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綠色建材研究的重點是開發節約能源和資源的環保型綠色建材,如:生態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材料和廢棄混凝土的回收利用、新型墻體材料、高性能長壽命建筑材料、抑制溫暖化建材生產技術、家居舒適化和保健化建材等。通過重點推廣和應用環保型裝飾裝修材料、新型結構材料、新型墻體材料、化學建材、高效建筑功能材料在內的節約能源和資源的環保型綠色建材,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建材工業長期以來存在的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式生產方式。
三、我國綠色建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目前我國綠色建材生產與應用還停留在科研階段,研究和開發工作還相對落后,尚未建立混凝土、砂漿、墻體材料等大宗建材相關的綠色化生產技術體系和產業鏈。綠色建材產品在整個建材行業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主要是由于該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及從事綠色建材的企業相對較少,使得企業開發綠色建材的技術不足,且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研究的必要資金,難以承受行業的高風險性。
2.宣傳力度不夠。盡管綠色建材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但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對綠色建材的認知還只停留在綠色建材就是合理有效的利用固廢原材料的思想上,并沒有上升到從產品生命周期的高度來指導生產和應用。
3.缺乏國家層面的引導政策和鼓勵措施。目前還有很多建材企業沒有發展綠色建材,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綠色建材的發展進程。以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為例,自評價工作開展以來,各地區工作進展差別較大,主要由于沒有國家層面的鼓勵政策和指引,不能有效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個別地區還處于觀望狀態,即使工作進展較好的地區,申報綠色建材標識的也大多是當地同行業中的領頭企業,還沒有達到全面共識。
四、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方法設計
1.綠色建材評價標識流程結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和提出的指標體系,綠色建筑的標識流程設計如圖1所示。
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申請由生產企業向相應的綠色建材評價機構提出,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申請企業應當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與申請相符的生產能力和知識產權,符合行業準入條件,具有完備的質量管理、環境管理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申請的建材產品符合綠色建材的技術要求并在綠色建筑中有實際工程應用。評審結果由綠色建材評價機構進行公示,依據公示結果確定標識等級,頒發證書和標志,取得標識的企業,可將標識用于相應綠色建材產品的包裝和宣傳。
2.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為規范綠色建材評價主體的行為和評價標識管理,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綠色建材的發展實際,制定綠色建材評價標準.由于綠色建材的種類繁多,應根據建筑材料的性能分類,如:建筑結構材料、建筑維護材料、門窗及幕墻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和建筑功能材料等進行分別編制,形成系列標準。系列標準的一級指標應包括“資源節約、環境負擔、基本性能、特殊功能、安全健康和科技創新”等幾個方面。
3.綠色建材評價制度體系建設。為有效推進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工作,需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制度體系。完善的制度才能調動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將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保障。(1)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結合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實施,政府應建立完善的市場準人制度,杜絕不達標建材進入綠色建筑市場,嚴禁未經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產品以“綠色”的名義做虛假廣告,以實現綠色建材市場治理和建材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2)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綠色建材具有傳統建材不可比擬的優勢,但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其生產成本較高,且研發投入較大.如能實現優質優價,綠色建材廠商具有一定比較優勢,但由于我國的綠色建材尚處于起步階段,消費者受相關知識的影響及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難以實現對綠色建材價值的準確判斷,現階段綠色建材真正實現優質優價很難。綠色建材具有正的“外部性”,如與傳統建材保持同等價格,綠色建材生產企業本身得不償失,社會總體和消費者卻“搭了便車”。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激勵制度。可通過補貼、稅收優惠、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等政策對獲得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的企業進行激勵,以提高綠色建材企業的積極性。(3)建立完善的淘汰制度。目前我國綠色建材的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涌入了一大批“濫竽充數”的綠色建材,這些建材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并且仍舊在危害環境,應建立淘汰制度,將其清出市場.淘汰制度應以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為基礎,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引導、調控綠色產品市場。
總之,我國對于綠色建材的研究和應用目前還處于初步階段,然而綠色建筑的發展已相對成熟,綠色建材技術必將成為未來建筑行業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李秀英.綠色建材現狀及發展趨勢.2018.
[2]張峰.我國綠色建材評價標識問題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