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慶燁
[摘 要] 經過四十多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全面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國家發展對自然生態環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環境信訪工作中尚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方面,筆者在了解環境信訪工作現狀的基礎上,從組織機構建立、輿論環境宣傳等方面對環境信訪工作的展開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求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 環境信訪 信訪現狀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2.8 文獻標志碼:A
環境信訪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采用書信、電子郵件、傳真、電話、走訪等形式,向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反映環境保護情況,提出建議、意見或者投訴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處理的活動。保護環境的理念一直扎根于中華民族的傳統思想中。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環境的毀壞作為代價的。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環境信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一、我國環境信訪現狀
早在2005年,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就已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經過近十年的發展通過浙江省的成功經驗已經表明該生態發展理念是科學的生態發展理念,兩年之后,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正式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將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國家政策的變化為人民的前進指引著方向。
跨部門的案件處理工作會涉及較多的職能部門,信訪案件的復雜性直接決定了問題解決的高難度,群眾對案件的解決程度有著自己的要求,因此會造成信訪案件解決的滿意程度不高。信訪案件的回溯則是擺在生態環境部門面前的另一難題。縱觀歷年的信訪案件,解決后滿意度不高并回溯的案件比例并不低。綜合來說,環境信訪的辦理主要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一是環境信訪數量日益增加,執法力量不匹配。隨著環保工作不斷深入,環保宣傳力度不斷增強,民眾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環保維權意識空前高漲,基層環保信訪數量較前些年有明顯增加。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部門大多無專門的環境信訪部門和人員,多由執法人員兼職,調處力量與信訪現狀嚴重失調。
二是涉及多部門職能交叉的環境信訪比重較大,單部門調處難度大。近年來,不少基層環境信訪問題涉及面廣,涉及行政執法部門較多,如無證無照餐飲、汽修、垃圾焚燒、夜間施工等信訪熱點往往涉及市場監管、生態環境、城管等多部門,在調處過程中各部門往往“各盡其責”,無法從整體上、源頭上有效解決信訪根本問題,造成重復信訪數量居高不下。
三是部分政府規劃與環境保護失調,成為環保信訪的“硬傷”。縱觀環境信訪構成,重復信訪牽扯了生態環境部門很大的工作精力。分析原因,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是政府規劃與布局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重復信訪的“硬傷”。部分地區存在住宅樓住改商;工業項目先落地,商住區后規劃;商住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給予的承諾未能兌現等問題,導致環境相關信訪調處難度巨大,問題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四是以環保投訴為抓手,盲目、過度維權時有發生。環境信訪問題是現階段執法部門獲取環保違法信息的重要途徑,為環境執法提供有力的信息來源支撐。大部分環境信訪是投訴人在自身環境權益受到侵害時做出的,但也有部分信訪投訴人投訴動機不純,將環境投訴作為獲取非法利益的手段,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后果。
二、環境信訪對策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變,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民對精神生活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自然環境直接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因此,國家行政部門對此作出了積極的改進與調整。生態環境部的正式成立表明我國將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正式納入了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中。環境信訪辦屬于生態環境部的職能部門,集中處理與環境治理相關的信訪案件[1]。面對信訪案件處理難度大、處理后滿意度不高、人民對信訪部門不了解等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生態環境部門可以探索網格化監管,加快環保所建設步伐,合理利用基層力量,構建信訪聯動部門;加強基層環境信訪軟硬件配備,提升調處能力,集中處理回溯案件;運用新媒體提升群眾了解度、開展環保宣傳、營造“理性投訴”氛圍三種對策對當前環境信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
信訪案件是群眾心聲的具體體現,能夠調和群眾矛盾,推動國家行政健康發展,但是信訪事件往往涉及多方面的職能部門,客觀造成了信訪案件解決的困難。構建信訪聯動部門是處理環境信訪案件的有效舉措。面對錯綜復雜的信訪難題,基層環保部門往往陷入“單兵作戰”的尷尬處境,對于信訪中所發現的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建議發揮屬地政府的主體責任,建設環保所,合理發揮基層力量,以“大聯動”為抓手,總結梳理轄區內復雜的、涉及多部門的、調處難度大的信訪案件,發揮“大聯動”的牽頭、平臺作用,標本兼治,真正將信訪調處在基層,解決在基層。針對信訪案件指定專門負責人,明確責任,實現責任落地制。負責人從全局上對信訪事件進行解決,對辦理組織進行統籌管理。復雜的環境信訪案件責任人需要實地考察,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相應對策解決問題。在專門負責人之下構建完善的職能組織,專門的職能組織既是對專門負責人的拱衛,也是信訪案件的具體解決部門。面對不同的環境信訪案件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明確辦案思路,細化辦案舉措,并及時完善相應的制度規則,嚴格要求辦事人員按章辦事。做到信訪案件能逐級交辦,及時處理相應案件,做到案件一一回復,更要有后續跟蹤管理。
回溯案件是信訪案件中占較大比例的案件,是信訪案件中處理起來難度較大、情況較為復雜的案件。在環境信訪案件中,因常常涉及地方企業的經濟利益,群眾與企業的矛盾激化直接導致了信訪案件處理的難度激增,處理后的結果往往也不能長久維持。面對這樣的情況,信訪處理部門應該構建長期有效的監管舉措,對污染企業進行監管。面對現階段錯綜復雜的環境信訪局面,基層環境信訪調處不論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都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建議政府首先從生態環境部門人員編制、信息化設備、專項投入等方面加強配備,特別是設備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提高信訪調處的效率。其次,加強基層執法人員的業務培訓,拓寬軟環境,提高信訪調處的技能和水平。
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是環境信訪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2]。當前,我國人民雖然已經有了較強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但對生態環境部門的職能了解并不完整。面對這樣的情況,生態環境部門可以通過日益完善的新媒體進行有效的宣傳。建議拓寬環保宣傳的渠道,充分發揮新媒體、自媒體等新型的宣傳方式,開拓學校的堡壘作用,積極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引導信訪人合理維權。對于環境信訪中出現的維權過度、不合理訴求敢于運用法律條文進行勸導,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微博是行政宣傳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微博,生態環境部門既能及時地向公眾傳達行政舉措、展示行政成果、跟進信訪案件發展,還能夠及時地了解民情民意,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是生態環境部門實施行政舉措的有效措施。除了運用新媒體等互聯網線上宣傳方式,以線下的紀念活動開展環保宣傳工作也是宣傳環境保護工作的有效舉措。生態環境部門可以在每年的植樹節和世界環境日開展相應的宣傳活動,為環境信訪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民眾輿論環境。
生態環境部門作為解決與民眾和企業切實相關環保問題的政府行政部門,為人民服務是其本職工作。但是信訪工作的本質造成了環境信訪工作開展的難度較大。新時代國家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重視也對生態環境部門的辦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部門必須從推進體制改革、加大執法力度、切實解決積壓案件、利用新媒體提升群眾輿論支持程度等方面多角度對環境信訪工作的成效進行提升。面對群眾要求提升生存環境的呼聲,生態環境部門應切實提升辦事能力,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竭力保證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參考文獻:
[1]張佳琳,葉脈,張路路,張志嬌,林偉彪.新形勢下案例省環境信訪工作特點及其相關機制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2019,44(05).
[2]李玲.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環境信訪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