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定濤
摘要:近些年來,伴隨社會進步以及時代發展,人們越發注重教育。而小學教學乃是基礎教育的起點,在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之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小學階段的整體教學效果會對學生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在小學課程之中,數學占據重要位置,通過數學教學能夠對兒童思維以及能力加以有效培養,進而為其日后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在分析數學課上進行數學活動的意義的基礎上,對數學課上提升教學整體有效性的策略展開探究,以期對實際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前言:伴隨科教興國這一戰略實施以及信息化的社會建設步伐不斷加快,各界對于高素質、能力強的人才的整體需求逐漸增加,要求學校不斷提升教育質量,進而培養出更多各界所需人才。然而,現階段教育環境早已發生變化,為對如今激烈競爭的環境進行適應,教師需在數學教學當中引入一種高效教學理念以及方法,進而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讓兒童可以在課堂之上對所學知識加以掌握。
一、數學課上進行數學活動的意義
數學教師在課堂之上組織多種多樣、多彩豐富的數學活動,對改變過去落后的教學觀念十分有利。多樣化的數學活動可以促使兒童積極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而且,數學活動還能激發兒童數學學習興趣以及好奇心,幫助兒童樹立起向上積極的學習態度,促使兒童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學習,進而提升其數學成績。因為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兒童很容易混淆知識,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然而,通過數學活動能夠把抽象知識進行形象化以及生動化,進而讓兒童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之中進行學習,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提升其數學素養以及數學能力。
二、數學課上提升教學整體有效性的策略
(一)與兒童實際進行緊密聯系,構建有效性數學課堂
當前,新課改倡導教師要做到以生為本,把學生當作中心,緊緊圍繞著學生需求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在素質教育這一理念具體指導之下,教師應當對兒童潛能進行激發,促使其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學習。只有這樣,才可設計出與兒童實際能力相符合的學習方法。課堂之上,教師需充分體現出自身具有的主導作用,做好兒童學習期間的引導者以及啟發者,善于對兒童非智力性的因素進行調動,促使兒童可以在學習期間不斷強化自身能力以及素養,獲得豐富情感體驗。在小學時期,兒童自我意識尚處于逐漸發展這一過程之中,其理想與現實存在一定差距,通過對這種差距進行彌補,可以逐漸提升兒童的學習自信。所以,數學課上,教師應當鼓勵兒童構建相應的學習目標,這樣才可增強兒童的學習動力,幫助其克服學習期間的各種困難,高效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所以,數學教師與兒童實際進行緊密聯系,構建有效性數學課堂,可以促使兒童全面發展。
(二)圍繞教材要求,設置精彩教學情境
數學教師在設置教學活動期間,應當對教材內容加以仔細研讀,對教材意圖加以領會,改變以往教學理念,做到以生為本,堅持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加以設計,進而讓教學活動和教材內容進行緊密結合,促使其積極參加到教師所設的情境之中。數學教師可聯系實際生活設置極具吸引力以及有趣的問題,以此來改變課堂沉悶、枯燥無味的氣氛,促使兒童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比如,進行“分數性質”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由兒童喜歡的一些動畫故事著手,如羊村長把大小相同的三塊西瓜份給了小羊們,羊村長先將第一塊西瓜的二分之一給了懶羊羊,之后把第二塊西瓜的四分之二交給喜羊羊,又把第三塊西瓜的八分之四給了美羊羊。這時,懶羊羊極不高興的說道:不公平,喜羊羊與美羊羊分到的西瓜多。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羊村長的分配方法公平嗎?大家覺得哪只小羊得到的西瓜比較多?兒童對此情境很感興趣,可以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極易理解分數性質。教師在教學之初設置引入入勝的教學情境,并且向兒童提出一個極具吸引力以及有趣的問題,能夠快速引起兒童注意,促使其主動進行探究以及學習,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
(三)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不斷提升課堂效率
新時期,數學教師需對以往教學評價的模式進行轉變,這樣才可對新理念具體要求加以適應。兒童在實際學習期間到底有何收獲,完成目標與否,單憑最終結果性的教學評價并不完整,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期間進行過程性的教學評價。只有這樣,才可促使兒童主動積極的進行學習,對其學習期間所遇問題加以及時解決。進行過程性教學評價期間,數學教師應當關注兒童是否可以主動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數學教師完成某個知識點講解以后,兒童可以主動把知識進行消化以及理解。
教師可通過語言獎勵以及作業評價這些形式開展課堂評價。其中,語言評價是最有效、最及時也是最簡便的一種課堂評價形式。數學教師的表情動作可以對兒童起到鼓勵以及促進作用。而作業評價就是通過布置以及完成作業,及時了解兒童對所學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根據兒童作業反饋對后續教學計劃加以調整。這樣可以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不斷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伴隨科技飛速發展,數學教師需對過去的板書教學進行轉變,在課堂之上借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借助電腦對相應的教學課件進行制作,讓兒童通過音樂、視頻以及圖片對所學知識進行形象化、生動化以及直觀化的了解,調動兒童的積極性,進而幫助兒童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以及記憶。例如,進行“加減法”教學期間,數學教師可借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先借多媒體給出5只蝴蝶,之后又飛來了2只,不一會飛走了3只,問現在屏幕上還剩多少只蝴蝶?教師通過這種動態演示,可以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集中兒童注意力,促使其主動進行學習,提升其學習效率。
結論:綜上可知,在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教師需與兒童實際進行緊密聯系,構建有效性數學課堂,圍繞教材要求,設置精彩教學情境,并且積極進行有效的課堂評價,不斷提升課堂效率,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不斷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只有這樣,才可促使數學教學整體有效性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琴華.體驗快樂學習,感悟課堂魅力——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43.
[2]覃玉蓮.探究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33):180-181.
[3]胡偉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