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橋
摘要: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要求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除了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要引導其成為繼承傳統優秀傳統,同時又服從現代社會公德的人。此要求是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根本任務。基于此,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在立德樹人的指導下,將德育以多樣方式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借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德育;實踐對策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繼續發展,要求教師打破學科知識的限制,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將德育滲透到知識之中,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促進其實現全面發展。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其中蘊含著大量的育人因素。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挖掘數學知識中的德育因素,采取多樣的方式將其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良好道德的熏陶,促進其道德品質的發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眾所周知,教材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載體,同時也是教師實施德育的載體。初中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對學生思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之前,往往會細心地分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
1.挖掘教材中對思辨能力培養的因素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具有思辨性的學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數學教材中包含著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其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影響。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挖掘教材中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培養,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其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會抓住矛盾點和突破點,以此提升其學習能力。以用待定系數法確定直線y=kx+b解析式為例,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發現執教班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該解析式中的四個未知數是不知甚解的。面對此情況,我進行了這樣的強調,盡管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解析式中的b和k的值,但是,我們知道b和k是這個解析式中的已知常熟,而x和y是兩個變量。只要我們將(5,3)和(2,-1)這兩個點帶入到解析式中,就可以獲得b和k的值,接著將其看做是二元一次方程來求解未知數就可以了。如此解釋,可以使學生明白,相同的字母在不同的環境中既可以充當已知常量,也可以充當未知變量。如此教學,不僅可以學生扎實掌握所學,還可以使其獲得思辨能力的發展,不至于陷入到知識的泥沼中。
2.挖掘教材中對審美能力培養的因素
著名的數學加羅素曾經說過,數學不僅擁有真理,其同時還擁有美。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立足數學學科的特點,深入教材之中,挖掘美育因素,以此采取多樣的方式,使學生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而且,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滲透美育,還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深入到教材中,挖掘其中的語言美、形式美等。以“平行四邊形”為例,這一章節是按照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這樣的過程來進行講解的。在第一節課,我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運用手中的材料自主制作平行四邊形,從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是相等的。在第二課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則以平行四邊形為基礎,引導學生自由地活動角,從而在動態的演繹中獲得矩形,發現平行四邊形和矩形的關系。在第三節課,我則繼續以平行四邊形為基礎,增加“鄰邊相等”此要求,引導學生自主感受菱形的形狀。在第四節課,我引導學生以菱形為基礎,動手制作正方形。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還可以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哪些四邊形是軸對稱的,哪些是中心對稱的。再以此為基礎,我鼓勵學生回歸生活,探尋生活中的軸對稱、中心對稱等圖形,從而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豐富課堂教學德育滲透法方式
在挖掘了德育因素之外,教師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打破傳統知識灌輸的限制,借助多樣的方式,將知識中的德育因素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數學教學變得藝術性。一般情況下,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采取講授與其他方式實現德育滲透。講授法是教師組織數學教學活動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教師在運用此方法的時候,往往會以直白的語言、直接的態度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傳授學習方法等。所以,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采取講授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需要注意一點,這里的講授法不是填鴨式的教學。具體地,我在組織圖形教學的時候,會將講授法與多媒體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動態直觀的觀看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利用語言講述的方式引導學生窺探其中的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承擔育人重任,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多樣方式將其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思辨能力、審美能力等發展,促進其全面發展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學的實踐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9):98-99.
[2]徐玉榮.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4):44.